-
迎接"十五五"可持續發展 儲能在變革中把握新機遇
2025/8/18 18:28:4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宏觀現象,新型儲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技術,在"十五五"期間(2026-2030年)將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經濟轉型及碳中和目標實現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宏觀現象,新型儲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技術,在"十五五"期間(2026-2030年)將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經濟轉型及碳中和目標實現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儲能市場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對投資人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制度穩健,2025年,是中國儲能行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2月“136號文”終結八年強制配儲歷史,4月“394號文”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全國覆蓋,政策組合拳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與此同時,一項于8月1日實施的儲能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GB44240-2024)引發全行業震動。這項包含23項極限測試的新規,將鋰電池安全要求從“推薦性”升級為“強制性”,被業內稱為“最嚴安全令”。
技術降本,2025年同時成為500+Ah儲能大電芯量產元年。6月初,陽光電源宣布684Ah大電芯發布即量產;寧德時代交付587Ah電芯;億緯儲能628Ah超大電芯批量交付。與傳統280Ah電芯相比,314Ah及以上電芯能減少30%電芯數量,大幅降低系統成本。技術路線也呈現多元化發展。7月初,新疆建成全球最大全釩液流儲能電站(0.2GW/1GWh),每千瓦時成本較2023年下降27%;華中首座“飛輪+鋰電”混合調頻電站正式投運,通過技術組合破解安全、時長、成本的多重約束。
市場重構,從單一收益到多元價值的新生態,隨著國內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化,儲能商業模式正開啟根本性變革。南網已在5省試點現貨交易,例如,南方電力現貨市場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天權”求解器,支持超6000個節點、逾120萬個出清變量的高效計算,相當于在瞬間計算6000個地點、120萬種商品的價格和輸配組合。這種大規模并行優化計算能力,確保了整個區域市場的統一出清和節點邊際電價(LMP)的精準形成,為實時連續結算提供了技術保障。連續結算要求電網調控具備準實時的響應能力,調度機構必須在分鐘級甚至更細粒度上平衡供需,否則可能危及電網安全。據了解對連續結算試運行以來 2025-06-29 至 2025-08-12 的交易表現進行回測,取參數 n=3,得到的結果:回測期間,各省的平均收益如下:廣東:1.72 元/MWh廣西:2.45 元/MWh云南:0.03 元/MWh貴州:2.14 元/MWh海南:3.49 元/MWh從收益曲線可以看出,該策略在廣東、廣西、海南表現較為穩定且收益較高;云南無顯著效果;貴州在 7月20日前收益為負,但在7月20日之后明顯改善,呈現持續盈利趨勢。形成“安全投入-經濟回報”的良性循環。重心轉向構網型儲能、智慧管理平臺等下一代技術。這不僅是中國儲能技術多元化的象征,更預示著儲能行業從政策驅動走向市場化成熟的新階段。
據悉廣東中赫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未來3年專注新型儲能產業生態發展,計劃在華南地區投資布局10Gwh高壓獨儲站,2025年已戰略投資地方備案項目10個,目前合計預估有4GWh,以構網型儲能站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投帶產,構建系統集成PACK,儲能站、綜能運營,設備產線等新能源產業投資。采用“大投資+精運營+強服務”三位一體模式,與地方政府、電網公司及用能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廣東中赫新能源發展集團在變革中把握歷史新機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