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IN平臺已覆蓋近400城產業帶!助力傳統制造出海提速
2025/8/25 16:37:2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跨境電商與產業帶深度融合的政策背景下,一批扎根地方制造的企業開始走出地域限制,將產品直接送達海外消費者手中。以SHEIN為代表的跨境平臺型企業,持續推動產業資源與國際市場對接。在跨境電商與產業帶深度融合的政策背景下,一批扎根地方制造的企業開始走出地域限制,將產品直接送達海外消費者手中。以SHEIN為代表的跨境平臺型企業,持續推動產業資源與國際市場對接。據悉自2023年啟動“500城產業帶出海計劃”以來,SHEIN已覆蓋近400個產業帶城市,合作范圍不斷向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佳木斯等地區延伸。從服裝自主品牌起家的SHEIN,如今已逐步轉型為電商平臺,不僅匯聚眾多第三方品牌,更助力大量制造企業實現商業模式升級,孵化出一批嶄露頭角的出海新勢力。
每當有SHEIN的招商人員走進產業帶城市,會場里常常座無虛席——來自不同行業的制造企業主們齊聚一堂,渴望了解如何讓產品走出去。這種熱情背后,是由于他們的傳統外貿訂單萎縮、內需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現實壓力,也讓直達國際市場的跨境電商成為許多企業的突圍路徑。
尚富順便是其中一位先行者。十多年前,他從前公司離職創辦一家首飾小廠,一度因老客戶訂單減少而陷入困境,工廠規模驟減至三人。轉機出現在2023年,他嘗試入駐SHEIN平臺,開啟出海的自產自銷模式。如今,他的SHEIN店鋪每月吸引超110萬名海外消費者瀏覽,在幾乎不投廣告的情況下,近一年銷售額居然突破1300萬元。店內多款腳鏈、項鏈周銷千單以上,倉庫中整齊碼放的包裝盒不再是積壓的庫存,而是隨時準備發出的熱銷商品。“這里盛放的都不是庫存,是爆款的備貨,幾天時間就能賣空”他笑著說。
在惠州,傅女士也將多年代工經驗轉化為自主品牌出海的能力。她借鑒SHEIN自營品牌的供應鏈模式,對原有生產線進行調整,組建適應跨境零售節奏的團隊。僅用一年時間,銷量實現大幅躍升,產線擴展至原來的三倍,并帶動周邊十余家鞋廠協同發展,員工人數也隨之翻番。
這一輪產業轉型的背后,是跨境電商平臺帶來的系統性變革。過去,跨境經營被視為少數大企業的賽道。如今,依托成熟的全球銷售網絡、數字化工具和靈活的國內供應鏈支持,中小制造企業也能便捷地開設跨境網店,一站式觸達分布在160多個國家的海外消費者。
跨境電商平臺在連接“國內供給”與“海外需求”的同時,也悄然發揮著引導與支持的作用,不僅給企業打開海外銷路,更在潛移默化中推動產業帶企業從過去依賴規模和低價的競爭模式,逐步走向效率提升與價值創造的新階段。
首先,是供應鏈運作效率的提升。在SHEIN等平臺的實際運作模式影響下,不少制造企業開始引入數字化管理工具,優化生產排程與降低庫存。以惠州惠東的鞋廠為例,包括傅女士在內的多位廠主調整了原有的生產節奏,借助線上銷售數據反饋,實現小批量、快迭代的柔性生產,改變了傳統外貿“一單壓數月”的慣性,使制造更貼近真實市場需求。
其次,平臺所傳遞的市場信號促使企業重新思考產品定位。面對海外消費者對款式、更新速度的高要求,許多企業不再一味壓縮成本找利潤,而是嘗試在設計、材質和功能上尋找突破口。廣州的紡織、皮革和美妝產業帶中,越來越多商家避開同質化紅海,轉向細分風格或特定使用場景的產品開發,提升產品的審美價值與使用體驗。這一轉變的背后,離不開平臺提供的數據分析和選品建議,幫助賣家精準把握海外不同區域的消費偏好,實現按需開發,減少盲目備貨帶來的庫存壓力。
此外,新業態的成長也帶動了地方就業結構的悄然變化。隨著跨境電商業務鋪開,對海外推廣、物流協調、平臺運營等專業能力的需求不斷上升,催生出如“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等新興崗位。在廣東湛江吳川塘㙍鎮、江西堆子前鎮等地,不少村民自發學習開店流程,家族式小作坊逐步轉型為正規化運營的出口主體。在一些已形成初步跨境電商生態的縣城里,年輕人的話題從過去的娛樂八卦轉向市場趨勢與運營策略,越來越多中青年選擇留在本地,在親戚的跨境店鋪工作,或自主創業,區域年輕勞動力外流的現象正逐步緩解。
據最新消息,SHEIN將持續推進產業帶扶持計劃,預計年底前還將舉辦約180場地方對接活動,進一步降低企業出海門檻。無論身處一線城市還是內陸小鎮,制造企業都有機會通過這一通道,更高效地融入全球市場。
從一間小廠房到連接大世界,從依賴被動訂單到直面消費者,越來越多的產業帶企業正在完成角色重塑。它們不再只是幕后制造者,而是逐步成為全球消費鏈條中的參與者與創造者。在這條通往海外的道路上,技術與平臺的支撐讓“中國制造”煥發新的生命力,也讓一個個地方產業,真正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國際化路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