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體育運動品牌集體大幅縮水
2012/1/4 16:50: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體育運動品牌集體大幅縮水盡管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今年5月的105.8下落至11月的97.03,但零售增長仍然強勁。有資料顯示,今年11月,我國零售消費品總額為1.6萬億元,同比增長17.3%;累計總額16.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
那么,這些體育用品公司的經營業績又是如何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李寧中期盈利同比減少49%,中國動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跌71%。盡管安踏體育和361度的凈利潤同比均有增長,但與大跌的李寧和中國動向都有一個共同點:股價都遭遇了猛烈的拋售。
這些慘痛的經歷,與體育用品企業在渠道擴張之路上的“大躍進”難脫干系。
根據招商證券報告,目前在A股和香港市場上市的男裝公司2010年共有店鋪約8684間。而同期體育用品市場規模只相當于男裝的1/2,但店鋪數量卻約為57893間,是男裝公司的5.7倍。
再以李寧為例。其在2004年年底上市之初店鋪總數為2887家,其中特許經銷商經營零售門市為2526家,自營零售店120家和自營特約專柜241個。而截至2011年6月底,李寧店鋪增加至8163家,六年半時間增長了1.83倍。
然而,“多開門店多盈利”的思維模式,對于體育用品企業而言,已經到了該拐彎的時候了。
事實上,在經歷了10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已進入到成熟發展階段,因此,當渠道數達到很大的基數后,就只能通過品牌突圍,通過品牌拉力來提升毛利率,即內生性增長,這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很多國內體育用品商都擴張太快,現在差不多每一家都保持了接近7000家的渠道�,F在,整個行業都面臨調整,這就需要首先對渠道進行調整。不過,一些體育用品商在某些二、三線城市的經營權控制在大經銷商手上。要讓他們完全退出,就會觸及利益問題,所以,這種調整不會太順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我國銅版紙行業進出口分析及建議
- 下一篇:2011年我國實現完成造林920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