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安全接力信息安全 核電成下一個“風口”
2014/6/19 9:42: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能源安全接力信息安全 核電成下一個“風口”國家政策確定了能源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因而核電長期發展趨勢向好,將是能源改革治標治本的一大選擇。同時,在穩增長、治理大氣的短期目標之下,核電投資重啟無疑是重要抓手。從產業鏈來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將受益最大,看好高端閥門龍頭企業江蘇神通、中核科技等。日前A股油氣板塊和核能核電概念板塊強勢上漲,頁巖氣、油改概念、油氣設服、核能核電等概念板塊整體上行,漲幅分別為2.52%、1.94%、1.76%和1.37%。
消息面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日前召開,進一步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習近平主席在會上指出,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另外,6月16日至6月19日,李克強總理赴英國舉行中英總理年度會晤并訪問英國,兩國將簽署40余項合作協議,覆蓋能源、高鐵、金融等領域,合同總額將不低于300億美元,推動雙方在核電、高鐵、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分析人士表示,在穩增長、治理大氣的短期目標之下,核電投資重啟無疑是重要抓手,核電項目建設將拉動年均近800-900億元的投資;再加上政策也確定了能源結構調整大方向,因而核電長期發展趨勢向好,將是能源改革治標治本的一大選擇。核電板塊主題投資機會來臨。
核電持續受關注
綜合考慮技術成本、環保、設備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來看,核電是當前最可行的清潔能源。自年初以來,中國政府已經多次表態,在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
1月20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調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2.7%。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這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爆發后,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開工一批核電”的提法。同時,在3月6日“兩會”分組討論中,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表示,2014年將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的審批,遵循先沿海后內陸的原則,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的同時,做好內陸地區核電廠址保護,保障核電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
此后,5月16日、5月28日,國務院、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等,多次下發文件,強調核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的戰略意義,要求繼續安全高效的推進核電建設。
事實上,目前核電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較比較小,未來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核電投資的重啟與規模提速,萬億級市場規模將釋放。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至2015年底,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為5800萬千瓦;至2020年底,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800萬千瓦。
截止2014年3月末,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約為4870萬千瓦。
另外,中國目前在運21臺、在建28臺,共49臺,這一數據在全球排名第四。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核發電量為259.84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4%。
以《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推算,按照每臺機組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推算,那么到2015年前,中國平均每年將有5臺機組開工建設,2020年前中國平均每年將有6臺機組開工建設。根據上述規劃,中國將迎來核電開工建設的高潮,高峰時段預計將同時在建約40臺機組。
2013年中國新增核電裝機容量為2GW,據德意志銀行預計,2014年新增核電裝機容量為8GW,2015年13GW,到2020年投運裝機容量達58GW,在建裝機容量達30GW。
有專家測算,未來10年,核電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左右。核電項目的核準與開工在未來10年里將出現一個高峰,預計每年新批新建的核電站將達到6至7座。如果按照2020年我國在運在建核電總裝機容量8000萬千瓦來計算,我國核電總投資規模將高達萬億元。
業界根據目前對2020年前項目建設進度的預測,按相關核電堆型的核電站平均單位投資為1.2萬元/千瓦,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50%左右測算,設備投資總需求為4800億元左右,2014年設備投資需求約為700億元左右。
產業鏈上的機會
隨著國際政策大力支持核能發展,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也在紛紛布局該領域。作為中國核電三巨頭之一的中國廣東核電集團2014年將新投產五臺機組,包括AP1000等新技術路線將通過陸豐1、2號機組的建設來掌握。而其它大唐、華能、中電投等能源企業,也已經積極展開下一步的選址工作,劃定自己的勢力范圍。此外,三峽集團和華潤集團等新央企也開始介入到核電領域。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輔業集團、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具體主要分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二是核電核心設備制造及核電輔助設備制造;三是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由于核電產品屬于高端產品,毛利率普遍較高。
在整個產業鏈中,核電設備制造業受益最大。如從事核島和常規島制造的上海電氣,以及從事核電高端閥門制造的江蘇神通、中核科技等。而在核電設備制造環節,包括泵、閥、管道在內的輔助設備,民營企業都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江蘇神通是國內閥門的龍頭企業,其產品應用于核電站的核級蝶閥、核級球閥等,作為細分領域的民企更值得市場關注。
其次是從事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的企業,如申能股份、皖能電力等。
另外,為核電建設提供原材料的企業也將受益,如方大炭素、嘉寶集團等。此外,A股中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涉及鈾礦開發的,如中鋼天源、中鋼吉炭的母公司中鋼,長江電力、中核科技的母公司中核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