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總理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對養豬業有何啟示?
2015/3/10 8:33: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3月5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安徽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汪洋在講話中提到,農業產業化,應該是適度規模經營。李克強總理和汪洋副總里相繼談到農業適3月5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安徽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汪洋在講話中提到,農業產業化,應該是適度規模經營。李克強總理和汪洋副總里相繼談到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這對養豬業有何啟示呢?
“要想通過生態把沿淮的經濟搞起來,那么這個生態肯定也搞不起來。”當天下午,現場再現“汪氏幽默”,但除了幽默之外還多了“犀利”。汪洋多次提起淮河生態,稱“如果確立沿淮經濟帶,一定要是恢復生態為前提的經濟,這是底線。”去年,汪洋曾給養豬戶高亞飛當“策劃”,今年他又以北京某養殖場為例說農村的“一、二、三產融合”。
北京養殖場農民出地入股
全國人大代表、阜陽市委書記于勇同樣提到了農業產業化問題。“重要的是,怎樣讓農民通過產業融合,分享在二三產業增值的收益。”汪洋說,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很明確的,但其指導思想不是看政府財政稅收提升了多少,而是農民增加了多少收入。
“北京有一個300萬只蛋雞規模的養殖場,農民出地入股,持股20年。”汪洋說這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好例子,解決了集體建設用地問題,使農民受益,也減少了投資者的負擔。汪洋支招稱,農業產業化,應該是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還有入股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引導農民瞄準市場調整種養結構,要在穩定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當天,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再次提起適度規模經營。
兩位總理的講話無不透露出未來中國農業的政策走向,這也對養豬業的發展點亮了指路明燈——養豬業也要適度規模經營。
實際上,不管政策導向如何,行業的發展趨勢依賴的根本因素還是市場發展程度。如今的市場環境,正在倒逼養豬業轉型。
其實,未來養豬業的天下是誰的,現在都不能有一個肯定的結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養豬業不同規模總是會并存的。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那么,豬價還會不會長期出現相對高峰期呢,幾乎不會的。因為養豬業已然進入了薄利期。
大資本的介入、收儲、進口、壓欄、抄底都是消滅豬價高峰期的有力武器。不難發現,養豬業也進入了一個淘汰期。利潤降低,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養豬越來越不劃算,一部分養豬戶會放棄這個職業。同時微利期還會加速淘汰低產、低效、不環保養殖戶。其實微利期不但會淘汰低產的小散,還會淘汰超大規模的養殖場。中國的養豬業并不是規模越大,抗風險能力越大,盈利就越多的。通過現階段的適度調整,也許適度規模是才是養豬業的發展趨勢,最后的豬市將會以一個什么樣的面貌示人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發展適度規模養豬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農企業投身養豬業。同時,傳統農村散戶養豬卻因市場波動、風險難測而不斷減少。由于當前生豬價格低迷,生豬養殖幾乎處于全行業虧損,但面對同樣的市場,有人選擇擴張,有人加速退出,不禁讓人困惑。
事實上,不同的市場行為取決于市場主體的資金和技術實力、風險承受力以及對下一步市場走勢的判斷等諸多因素。在實力強而風險偏好型的市場主體眼中,養豬應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由于在種豬品種、下崽數量、出欄周期、飼料優劣、精細管理程度等方面具有優勢,他們的收益情況比散戶要好很多。
總的來看,不少散戶養豬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弱,市場行為也較為盲從。其生豬生產與加工、銷售脫節,基本是“跟隨策略”。近年來,以3年為周期,豬肉價格周期波動,不少散戶在價格的指揮下,陷入了滯后反應的怪圈。在他們眼中,生豬市場逐漸變得不可捉摸。
對于那些風險承受力適中的小規模養殖戶而言,在現階段選擇寄養模式的合作養豬正成為由分散養殖到規模養殖的一個途徑。在選擇這種模式的他們的眼中,養豬是一個風險低、收益還能使人滿意的行業。每天一小時的勞動強度,即使對于留守的婦女和老人也不算是難事。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目前國內養豬業集中度極低,國內養豬業排前10名的公司和品牌,市場占有率僅達1%至2%。從另一角度看,這種多、小、散的行業格局恰為孕育大型生豬企業提供了土壤。對于擁有健全的產業鏈和發力品牌建設的企業來說,利用好“豬周期”,壯大自身是關鍵。
隨著豬肉價格的不斷變化,飼料、加工等上下游產業的波動,規模養豬的優勢正為行業所認可。一個健康的生豬養殖業,應當具備適度的規模化,才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生豬及其加工品。無論傳統的放養和農家圈養還是規模化、合作化養豬,保持生豬的充分、有效供應,維持肉食品的優質安全始終是行業的核心所在。
汪洋談農業
“大家都到國外去買奶粉,把全世界的奶粉買成奶粉荒。這個家是挺難當的哦。”
——趙皖平代表講“洋奶粉熱”,汪洋感嘆
“有些地方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沒有破壞生態,現在反而吃了生態的飯。比如江西婺源、山西平遙。總理去了也稱贊,地方卻說‘當時是沒錢,有錢早拆了’!”
——說起生態建設,汪洋的小例子引起全場笑聲
“別一、二、三產融合后,又開始圈地。利益都被工商企業拿走了,農民再次傷心。”
——汪洋說農業產業化重要的是提高農民收入
“我最大的擔心是,現在什么詞時髦就說什么詞,結果還是走傳統的老路。”
——汪洋認為不要跟風“生態經濟”
“不不不,我是以代表身份來討論問題的,而且不會說官話。”
——有代表說謝謝“指導”,汪洋連忙如是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