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50家上市房企批量轉型 房企轉型方式及方向分析
2015/8/1 8:33:5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已經過半,樓市也在跌宕起伏中展現出了眾生百態,從互聯網+,到+保險、+金融、+醫療,再到布局大消費、大金融,房企正將觸角伸向各行各業,甚至拋棄房地產2015年已經過半,樓市也在跌宕起伏中展現出了眾生百態,從互聯網+,到+保險、+金融、+醫療,再到布局大消費、大金融,房企正將觸角伸向各行各業,甚至拋棄房地產主業。但是我們發現,部分主流房企仍然是基于創造價值這一出發點,進行多路徑轉型,“去地產化”并非唯一出路。本期《房產周刊》以“轉型創造價值”為主題,探討各主流房企轉型、試錯的方向及可行性,以展現房企轉型熱背后的冷現實。
江蘇一家原本每年利潤只有一兩百萬的物業管理公司,近兩年做起了代客養花生意,利潤迅速擴大四五倍。通過這一不起眼的業務,該公司掌握了海量的客戶數據,下一步準備利用這些數據,聯絡三甲醫院發展社區醫療服務。他們還希望借助強大的苗圃培育能力進入更多小區,并在形成一定規模后,打造一個面向社區的電商平臺。
這家物管企業的故事,是房企轉型大潮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宣布轉型的上市房企已超過50家。
在轉型方式上,各家房企也是“腦洞大開”,瘦身、分拆、跨界各顯神通。萬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萬達百貨累計開店86家,而去年底則為99家,半年時間門店數減少了13家,但收入同比增長了17%;今年上半年,碧桂園、中海等房企先后宣布,計劃分拆旗下業務獨立上市,碧桂園籌劃分拆酒店業務,中海地產宣布將物業管理業務分拆上市;而外界更關心的是房企跨界轉型,如恒大地產擴張礦泉水、糧油等領域,萬達先后將目光投向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同程旅游等企業,綠地集團則參股了上海市農商行、東方證券等。
體內轉型深耕房地產主業
公眾對房企轉型的理解,通常只停留在他們向房地產以外的領域跨界。殊不知,房企的轉型遠非那么簡單。
克而瑞的研究報告稱,房企的轉型路徑,有開發模式、產品戰略、營銷戰略、管理戰略、業務戰略等五個方向。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環境,不少房企都由原來“單兵作戰”的開發模式轉為合作開發。上半年,碧桂園與中國中鐵、萬科與萬達等都進行了業務合作,被認為是強強合作的典型案例。
除了在項目開發上更多使用合作方式外,轉向區域綜合開發也是方向之一。區域綜合開發,一般是指房企根據城市的總體建設規劃,配建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涉及到房屋、道路、管網建設等多個方面。向區域綜合開發轉型能夠提升企業土地獲取能力,并能夠把握先機提前在區域布局。同時,因為區域綜合開發涉及范圍廣,無疑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空間,促進房企多元盈利。此外還能夠加深與政府的合作,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積累。
綠地的地鐵投資便是其中的典型。通過投資地鐵,綠地可以借助軌道交通獲得更多優質地塊,并且參與到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但是,這種方式對房企的資金實力要求比較高。類似地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需要房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且資金回收期較長。
此外,開發商還可通過由重資產轉向輕資產等方式,實現開發模式的轉型。
但相比開發模式的轉型,房企在產品轉型方面做得更多。比如,從大盤開發轉向小型化。此前,以大盤開發而聞名的碧桂園,目前已開始轉向小型化開發。碧桂園今年4月獲得的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地塊,土地總面積僅6.24萬平方米。
克而瑞因此判斷,碧桂園的產品正在向小型化轉變。碧桂園方面也在今年6月的一次座談上表示,一線城市的產品確實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走大盤策略。
此外,戶型的調整也是今年開發商轉型的一個趨勢。以原來擅長開發豪宅產品的綠城為例,今年新入市的桃李春風、江南里、楊柳郡、留香園、桃源小鎮五大項目中,楊柳郡主推40平方米、70平方米公寓,桃李春風則是僅83平方米的小戶型。
在營銷方面,開發商大量選擇通過大數據采集,找出購房人群、分析客戶需求、實現廣告投放、完成精準定價和銷售。以中海地產的大數據營銷體系為例,在深圳中海九號公館及濟南中海華山瓏城項目的營銷中,不論是拓客、蓄客、開盤都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鑒別,每個環節都有很高的客戶轉化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