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3/25 10:39: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沖擊的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更是面臨低增速和企業負利潤的嚴峻挑戰。2015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沖擊的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更是面臨低增速和企業負利潤的嚴峻挑戰。2015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傳統零售業出現的“閉店潮”。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和網絡零售進入調整增長期,2013年到2016年,亞洲零售業將拉動全球6%經濟增長。專家預測,2015年年底,中國電商規模將超過美國。
隨著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國上市,互聯網企業無論是從聲望還是市值上,以及資本對這一行業投資的成功值上,更是都達到一個新的巔峰。雖然實體零售與電商似乎是水火不容,且一直以來輿論都是一邊倒的預測電商將迅速取代傳統零售,然而幾年過去,電商飛速發展,但實體零售雖然受到不小影響,也依舊頑強地挺立。就零售市場總體規模而言,90%的市場份額還是在實體零售的手中。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都不會有什么改變,不同的是,實體商業的電商基因會越來越濃,電商與實體店的結合也會加快腳步。
從2014年起,零售業開始逐步互聯網化,實體商業正在逐漸摸清互聯網企業的套路,并在總結互聯網企業和電商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做出有效的創新。電商給零售業帶來的絕不僅僅只是沖擊,它的發展存在更多的積極意義,因為它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迫使整個商業從模式到服務等細節都進行由表至里的創新,而技術與商業真正產生更為緊密的結合,正是電商與實體商業大戰后催生的產物。
一、零售行業市場現狀: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999億元,增長10.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932億元,增長12.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68621億元,增長10.60%;餐飲收入額32310億元,增長11.70%。
2008-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社會總額(單位:億元)
2015年,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999億元,增長10.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932億元,增長12.0%。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消費者將更加注重服務消費,追求購買及使用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和體驗,更為講求品牌和文化內涵,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等,消費個性化、便利化、情感化特征更加明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將促進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旨的各種新型零售業態營運而生。
2010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呈放緩態勢,說明終端消費不景氣。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0%。
2008-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變化趨勢(單位:%)
從2009年開始,中國網絡零售市場飛速發展,近年增速均高于40%。2014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7861億元,同比增長47.80%,根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速,2015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為39841億元,同比增長48.70%。
2009-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規模(單位:億元)
2015年,全國限額以上企業實現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12563億元,同比增長10.1%;2015年,全國限額以上企業實現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13484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有所放緩。
2005-2015年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單位:億元)
從我國居民服裝消費價格指數來看,2011-2015年均在100%以上,說明居民服裝消費呈上升趨勢,2015年102.4%,和上年相比,我國居民服裝消費增長2.4%。
2006-2015年中國居民服裝消費價格指數(單位:%)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http://www.chyxx.com)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零售市場運行態勢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中顯示: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6368億元,增長11.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027億元,增長12.9%。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34534億元,增長12.2%;餐飲收入額27860億元,增長9.7%。近年來我國零售業商品銷售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二、零售行業發展趨勢:
1、便利店勢頭更勁
2015年中國便利店逆勢增長,數據顯示,15家主要代表性企業銷售額增速為18.2%,遠高出其他業態。同時,新進業者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開始加速布局。2015年,便利店渠道整體的網點規模和門店單產都得以大幅提升。7-Eleven、全家等便利店品牌既實現了網點的規模效益,在單店產出上又遙遙領先,是中國便利店市場的領頭羊。2015年,國內便利店的創新引人注目,紅旗連鎖探索O2O,全時便利開出“7-11+星巴克+吉野家”的組合式二代店,面向年輕人的成都GOGO便利更加注重時尚和體驗,便利店商家們紛紛開始對現有門店進行改造,如使用整套定制化店鋪設備、設置堂食區域和休息區域,以滿足顧客即食的需求和購物體驗。
從近兩年開始,各種規模的便利店開始大量實驗全渠道整合策略,全渠道的零售市場需要全方位的溝通方式,這就要求便利店運用所有可能的渠道,無論是手機應用、微信、或是線下門店,與購物者建立全方位的溝通與交互。7-Eleven和羅森都已上線獨家APP,通過發放優惠券和集點活動來增加顧客到店次數,強化顧客忠誠度。便利店渠道在經歷過高速成長期之后,2016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
二、社區商業將現品質升級
從現狀來看,多數城市的社區商戶需要品牌化升級。目前,各城市街區家庭式、夫妻老婆店及個體創業單店居多,即使一些加盟品牌,自身在經營上的積累并不厚實。 日本會有一些生存了幾十年的老餐飲、老食品及老專賣店永續經營,除國情原因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經營的內涵和品質已經足夠深厚。 我門相信中國的社區商業,未來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品牌升級,從初期、原始、簡單、粗放式經營,向品牌、品質、健康及科學化經營深入,從而也將更加貼近消費者。其實從社區商業的夜市可以看出,先歇菜的都是那些大眾經營戶。 在當下經濟新常態、消費升級、電商沖擊和移動互聯時代,實體商業的傳統形態都在尋求轉型,尋找新的發展契機,社區商業成了新的肥沃戰場。城市零售邊緣崛起,出現了“集聚—擴散”的趨勢,眾多的企業開始“微”化,落位社區商業。2016年,社區這塊沃土會引無數企業競折腰。
三、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2015年,吸引眼球的線上線下融合事件莫過于京東入股永輝、阿里聯姻蘇寧。 京東入股永輝,未來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永輝龐大的線下資源,這是京東從線上到線下下沉的最好的落腳點。除了門店數量眾多,永輝強大的生鮮采購力量也一直讓業內人士羨慕不已。生鮮成為永輝最明顯的標志。而生鮮,京東一直未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生鮮是電商最后一公里最難攻克的堡壘。而通過此次合作,京東可輕而易舉地獲取到最直接的經營核心,對京東來說,應是解決了困繞已久的問題。
阿里因為沒有實體店鋪、沒有配送物流,僅做平臺生意一直被許多業內人士詬病。今年以來,馬云先是與銀泰聯姻,后與蘇寧連理,顯然在重拳布局線下資產。是什么讓馬云改變了主意?究其原因,這應是對O2O未來發展的極度認同。馬云認為,電商應是為傳統實體經濟提供便利服務和體驗的重要推手,需要實體經濟作依托。 電商與傳統零售業誰將主導未來市場的話題,歷來令人津津樂道,王健林向馬云提出的“億元賭局”就是最好的例證。如今,傳統零售商也已經開始斥資進軍電商,而電商企業則紛紛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渠道,可以預見2016年新一輪的爭奪與融合還將繼續。
四、跨境電商會更加熱鬧
商務部公布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30%。如此巨大的市場,阿里、京東、唯品會等各大電商巨頭紛紛重金投入。 除了電商大佬外,傳統企業也沒有忘記跨境電商這塊肥肉。步步高旗下云猴全球購就于今年3月3日正式上線。步步高方面表示,云猴全球購是云猴網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該業務板塊的目標是全年營收達到1.5億元規模。目前,云猴全球購已在香港成立全球采購中心,并在日韓、北美、歐洲、東南亞、澳新等地設立辦事處,以尋找當地供應商和合作伙伴。 如今各大跨境電商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相繼宣布獲得融資。預計未來三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仍將保持20-30%以上的增速。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各電商和傳統零售業龍頭紛紛布局跨境業務。在競爭越激烈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企業不可能什么都做,將會越來越專業化、垂直化。每一家的能力和資源有限,企業必須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但毫無懸念,2016年這個被視為未來零售商業“藍海”的市場將越來越熱鬧。
五、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2016年零售業在并購整合上更加深入,未來一年這一勢頭不會減弱。目前中國商業的集中度僅在7%左右,遠遠低于美國的30%多和日本的20%多,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是大勢所趨。2016年零售業仍將面臨增速放緩、要素成本高企、利潤收窄的壓力,行業整合并購加劇,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同時,零售企業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趨勢會進一步增強,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內部的網絡平臺與實體門店,還是電商企業與實體企業間的合作都將進一步深化。2016年零售行業發展將進一步從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導向型轉變,零售業優化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六、資本推手打出新玩法
蘇寧吸收阿里的入股是時代資本的新效率要求,這和幾年前零售業上市是一樣的道理。 回顧2015年的資本市場,我們既可以看到線上對線下的入股,如阿里對蘇寧、京東對永輝,又可以看到線下對線上小公司的入股投資,如大潤發收購莆田網、華聯投資唱吧、銀泰投資數據公司;線下企業的相互合作,優秀者收購后進者,如紅旗收購互惠及紅艷、永輝收聯華超市,入股中百。 現階段,資本市場的并購將主要體現為線上大鱷代表的新型資本對線下有價實體資本整合并購,線上企業更有時代自信。未來,資本的拼裝、融合、大吃小等現象會更加頻繁,資本運作設計和組織能力將是許多零售集團基本的能力,也會體現企業發展的差別。 今天的商業,成了一個泛媒體、泛平臺和泛金融的怪物,輕資產、股權互溶、眾籌、消費金融、理財等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成為O完了之后的選擇,這是更加時髦的選擇。 從資本走向而言,接下來的時代可能是線上線下資本融合的時代,這種合并會強化企業品牌,雖然但經營內容可能未有質變,但規模效益會有一定顯現。
七、個性零售逐漸代替“千店一面”
線下零售“千店一面”的基本格局不會在驟然間徹底崩塌,但會出現“裂痕”,冰消雪融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永輝全程自助體驗超市、全時的“7-11+星巴克+吉野家”的組合式二代店、成都GOGO更加時尚的店面設計以及蘇寧超市會給實體零售帶來更多的啟發和靈感。不管是購物中心、百貨店、大賣場還是社區超市,都會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以消費需求導向、以顧客為中心,加快向商業零售本質回歸已成為實體零售行業的共識,而各地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消費熱點可能也不盡相同,必然也會導致各地的實體零售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差異性。一些優秀企業的創新舉措帶來的業績改善也將會激發更多同行的創新熱情,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抱創新,擁抱變革,實體零售企業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多姿多彩的格局也將逐步形成。預計2016年線下零售的調整轉型會進一步提速、縱深推進,各種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經營、更多形式的觸網、更多形態的O2O、全渠道會陸續涌現。
八、店鋪形態越來越多樣化
由于對于便利性、品質及價格的需求,零售業出現各種新業態:品類專業店、跨界組合店、免稅店、會員店、精品超市等。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中國企業浮躁的過早實踐,另外一種確實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像精品超市,前幾年零售輝煌時期很多企業嘗試過,做了先驅,而今天,免稅店或進口食品用精品超市的方式呈現似乎煥發了第二春,本質上,是經濟生活對商品需求組合的導致,是消費力驅動的結果。經過2015年的探索和嘗試,2016年企業會進一步分析市場需要什么業態形式和業態內容,會更加努力的探索和嘗試新的發展機會。與時俱進的開設新型店鋪是適應消費需求、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過去的輝煌不可能永遠延續。 當然,新業態能力儲備是任何時候都需要面臨的挑戰,就像當初很多企業做百貨的開超市、做超市的玩百貨,現在又進軍購物中心一樣。消費者在變,那就必須有更適合消費者的業態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