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施策促民間投資回穩向好
2016/5/27 10:21: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黑龍江日報報道,5月2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帶隊的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到達黑龍江省,就民間投資情況進行專項督查。這是國務院派出的九路專項督查組之一據黑龍江日報報道,5月2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帶隊的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到達黑龍江省,就民間投資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這是國務院派出的九路專項督查組之一。此前幾日,各組已奔赴全國各地,目標是督查18個省市區各地執行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執行情況。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另外組織了6個督查組,分別赴其他省市區開展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
國務院為何如此重視對民間投資的督查?民間投資到底怎么了?
先看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民間投資增長5.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如果將時間拉長,可以看到,民間投資2013年增速為23.1%,2014年增速為18.1%,2015年增速降至10.1%。
上述短期數據表明,民間投資增長乏力,而長期數據更是顯示出民間投資持續回落的態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此前幾年民間投資增速下滑,但其依然整體高于全社會投資增速,而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卻顯示,民間投資增速已經不及全部投資增速的一半,這無疑引發了各方的擔憂和關注。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過去的高投資、粗放式發展模式正逐漸轉變,但這并不是表示經濟發展不需要投資。恰恰相反,在傳統產業相對飽和、部分領域存在產能過剩的同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依然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作用。
由于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較高,民間投資增速下滑顯然對總體投資增長造成拖累。關鍵是,民間投資為何出現下滑?
對此,國家統計局投資司相關專家表示,受市場需求疲弱、企業投資意愿不足、市場準入限制依然存在的影響,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中金公司的相關研究同樣認為,過去幾年民間投資放緩主要和宏觀環境的變化有關,這包括投資回報率下滑、民間投資的風險溢價上升等。從投資回報率看,2012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加劇,工業企業投資回報率下滑。今年以來,企業利潤回升,但目前的投資回報率仍然比2011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
顯然,民間投資增速與宏觀經濟走勢密切相關,實體投資回報率下行是影響民間投資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以來,實體投資回報率在低位走穩,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也連續走低,僅從投資成本和收益對比的角度來說,不能解釋2015年以來民間投資由18.1%到5.2%的陡然下降。“擠出效應”被認為是造成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更重要原因。
有研究人士在考察1至4月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背離的行業分布情況時發現,公共服務部門能夠提供可觀的投資回報率,但民間投資在這些行業卻面臨著進入壁壘,高回報的非公共服務部門也出現了政府投資的身影。從數據來看,民間投資增速從去年年底的10.1%滑落至今年一季度的5.2%,而同期國有及國有控股性質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則從去年年底的10.9%升至23.7%。
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此前,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在打破掣肘民間投資的各種“彈簧門”、“玻璃門”等層層障礙,鼓勵民間投資的發展。但從目前的形勢看,民間投資的活力與潛力尚未有效激活。
那么,本次國務院派出專項督察組,能否挽回滑落的民間投資?或者說,專項督察之后,該如何重振民間投資活力?
5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相關政策落地,進一步放寬準入,打造公平營商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有研究人士認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需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成本和稅負。一方面,簡政放權還有較大空間,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可以讓減稅發揮更大作用,包括降低稅率和社保繳費比例等。與此同時,推動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有效落實和相關立法工作,可以為民間資本創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