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 降準提振效應未來幾月將顯現
2021/8/12 13:11: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業內人士表示,7月多個金融數據反映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減弱。展望未來,央行降準對信貸和社融的提振效應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有所顯現。原標題: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 降準提振效應未來幾月將顯現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8月11日發布的數據,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億元。初步統計,2021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億元。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0.22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2.4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表示,7月多個金融數據反映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減弱。展望未來,央行降準對信貸和社融的提振效應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有所顯現。
新增人民幣貸款方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企業部門新增貸款433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89億元,但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同比減少,票據融資同比增加,反映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減弱。
同時,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居民部門新增貸款40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量明顯減少。“在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的背景下,7月樓市降溫明顯,居民按揭貸款需求相應萎縮,同時監管嚴查消費貸、經營貸等居民短貸流入房地產領域,也限制了居民短貸的需求。7月居民貸款同比少增3519億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093億元,已為連續第三個月同比少增,且少增規模持續擴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也分析稱,通常信貸投放高峰期在上半年,半年末過后,7月信貸投放往往會出現季節性走弱,信貸需求本身會下降。
針對社會融資規模,王青表示,7月社融環比、同比少增,國債凈融資大幅為負,地方債發行放量也不及預期,導致政府債券融資成為當月社融同比少增的主要拖累項。
針對M2增速回落,梁斯分析稱,一方面,由于金融機構表內貸款、主要是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導致創造存款規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7月中下旬是稅期高峰,繳稅在對流動性帶來“抽水”效應的同時也會導致企業和居民存款同步下降,7月份財政性存款增加了6008億元,這對M2帶來壓制效應,導致M2增速出現小幅下降。
展望未來,溫彬表示,社融正處于筑底過程,社融回落體現了治理表外融資的大趨勢,政府債券融資的明顯偏弱,有望促進政府債券加快發行,從而對社融增速形成支撐。
王青也表示,后期伴隨專項債發行提速,財政政策適度向穩增長方向傾斜,政府債券融資對社融的拖累效應有望緩解。
王青說,央行降準對信貸和社融的提振效應將在8月有所體現,預計8月金融數據有望全面回升。接下來伴隨宏觀政策向穩增長方向微調,信貸、社融及M2增速等主要金融數據將進入一輪波動上行過程。
溫彬還說,總的來看,需要密切觀察下階段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變化。宏觀政策要堅持穩字當頭,加快推進重大建設項目開工,逐漸將工作重心向穩增長偏移,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財政、貨幣、產業等政策協調,加大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