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數字化升級加速推進 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2023/5/18 10:36:46 來源:中國食品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商店“上”網營業;“無人小店”業態豐富,滿足多元消費需求;推進數字化改造,老牌商場實現“智”變……今年以來,為支持新型消費發展,多地加速推進零售企業數字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商店“上”網營業;“無人小店”業態豐富,滿足多元消費需求;推進數字化改造,老牌商場實現“智”變……今年以來,為支持新型消費發展,多地加速推進零售企業數字化升級,打造實體門店數字化供應鏈體系,數字零售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火熱的數字零售,給實體店面帶來哪些新變化?
小店擁抱線上“大市場”
小店是商業的“毛細血管”,也是連接千行百業、服務千家萬戶的“神經末梢”。當下,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眾多小店悄然進行即時零售轉型,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積極擁抱線上“大市場”。
“即時零售的本質是線下門店數字化,門店的商品、服務均在線上呈現給消費者,消費者下單后,通過不斷提升的即時配送能力,貨物可在極短時間內送達。”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表示,越來越多的商品通過即時零售送到消費者手中,“萬物皆可到家”正成為新趨勢。
“叮咚,您有一個新訂單。”北京市朝陽區延靜西里10號樓底商的誼家樂購超市,外賣下單提示音此起彼伏。約230平方米的店面中,密密麻麻擺放著超8000種商品,店主汪歡正忙著揀貨。只見他一邊滑動手機屏幕處理訂單,一邊提著購物袋穿梭在貨架間。“我們既要熟悉每樣商品的位置,還要檢查好外觀、有效期等,保證商品質量。”汪歡嘴上說著,手里不停。兩包瓜子、三瓶啤酒、一罐黃桃罐頭……他將訂單貨品打包放在門口的架子上,不一會兒,外賣員就上門取走了商品。
選品時,系統會根據時節變遷、爆款變化及時提示,幫助對接消費者最新需求;采購時,系統有批發平臺,商家可自主選擇貨源;入庫時,商品、貨架如何擺放,系統也能設計規劃;算賬時,系統還提供財務助手,展示清晰賬目信息,是賺是賠一目了然。“我從沒想過零售也能這樣干。”汪歡說,現在小店每月訂單量穩定在1萬單左右,盈利很可觀。“現在,我正尋找合適機會,爭取今年開新店。”
截至目前,像這樣依托專業數字化系統“觸網”的小店在全國有2萬多家,分布在200多個城市。數字化系統將商家的平均庫存準確率提升至99%,揀貨效率提升52%,全渠道經營成本降低60%,百貨店轉型線上的人工、時間成本均大幅降低。
業內人士指出,相較于電商等線上零售,即時零售既對本地經濟發展有所貢獻,又能深度服務消費者的即時性、定制化和多樣化需求。隨著本地消費市場的擴容,本地品牌、本地生產商、本地就業等都將獲得相應回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近5年市場規模增速達到81%。預計在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從相爭到相融,即時零售讓實體商超成為網絡消費版圖里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平臺企業進入即時零售賽道,同行之間的良性競爭將有助于行業的快速發展。
專家建議,未來可嘗試“政府+平臺”的補貼方式,圍繞消費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利用即時零售促進城市品質消費升級。例如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場景中,可持續鼓勵平臺企業參與合作,推動更多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強化線下空間數字化轉型。
“無人經濟”展現新活力
早在幾年前,無人便利店就已進入大眾視野,而今,得益于科技的不斷進步,“無人經濟”模式正在多個行業擴展,豐富的業態引來年輕人駐足打卡。
在四川省成都市牛市口路一家24小時無人面包店,店內在售的有10余種面包,價格在5元—20元不等,包裝上的標簽打印有品名、生產日期、保存方式和價格等。店內還留有客服電話與微信二維碼,上面寫著“若有任何疑問請添加”。
“面包要每天早上現烤,大概中午出爐。把面包擺到貨架上后,我就可以離開了。”店主張女士說,店內沒有設置收銀臺,而是在墻面張貼著“無人售賣,掃碼付款”的提示牌,以及多個付款碼,顧客挑選商品后自行掃碼結賬即可。“店里還提供面包刀、烤箱、手套和膠帶等,方便顧客自己切分、打包或加熱面包。”
不僅賣商品,無人小店還提供場地租賃服務。網上預訂,到店自助選茶、沖泡,全程無人打擾……近日,無人茶室在多地走紅,其以無人服務、自主沖泡、收費較低等特點,吸引著有商務洽談、企業會務等需求的人群到此消費。
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東方紅廣場某寫字樓的一家無人茶室,新中式裝修風格令其顯得簡潔明亮。整個茶室分為大廳與幾個包廂,大廳屬于功能性區域,設有自動販賣機、茶臺等,包廂內則擺有古色古香的竹桌、幾個中式方座,一眼望去,中式美學意蘊十足。
“今年以來,店面經營狀況持續向好,包廂每天都有人預訂。”這家無人茶室運營負責人武女士介紹,顧客到店后,預約的茶室包廂會自動通電。當使用時間即將到期時,茶室會通過短信提醒顧客是否需要續費。在顧客離店后,房間會自動斷電,此時商家會安排保潔人員對包間進行清潔維護。
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為無人車的發展帶來很大空間。“覺得渴了餓了,只需朝來回巡游的無人零售車招招手,手機掃碼支付后,就能得到零食或飲料,真是太方便了。”“五一”假期,在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內,游客張先生體驗到了一次獨特的消費服務。
2022年2月,海珠公園引進智慧景區解決方案,投放6臺無人零售車并開啟試運營。用戶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車前揮手、觸摸液晶屏等方式,均可叫停車輛。當電量和商品庫存低于預警值時,無人零售車還能自主返航充電、補貨等。海珠公園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數據積累和智能分析,無人零售車能精準定位人流密集區域,為游客提供購物方便,從而解決傳統公園小賣部、自動販賣機覆蓋范圍不足的問題。
“無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2021年7月,商務部辦公廳等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鼓勵發展智能社區商店(無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賣機等);2022年8月,科技部等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消費領域積極探索無人貨柜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新興場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影指出,“無人經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店升級或是新利潤模式,而是一個數據驅動的高科技產品,決定這個商業形式成敗的是企業收集數據和運用數據來指導零售的能力。企業應從自身的能力和經營目標出發,擁抱這一機遇,同時提升消費者體驗。
老牌商場轉型智慧商店
大多位于市中心的百貨商場,曾是不少城市的商業象征。但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這些商場受制于設施舊、品牌老、新意少,難以滿足消費者新需求,一度風光不再。
“現如今,消費者對商場的需求不僅僅是購物,而是展現出興趣優先、注重體驗等多元特征。”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鵬表示,智慧商店加速推動大量“線下”服務向“線上”轉移,“不見面購物”“一窗式辦理”“秒購秒辦”等智慧商店服務模式正被廣泛應用。
對商場與商場所處商圈的管理者來說,智慧化升級所帶來的,更多是管理和經營的提質增效。
據介紹,重慶市解放碑—朝天門商圈打造“智慧中樞”管控平臺,整合10余個職能部門的數據通道,打造智慧商圈的數字底座。在此基礎上,對各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洞察消費者在商圈內的消費、停留、復購等行為,分析消費者的傾向喜好,為各類商家開展業態規劃布局、活動內容設計、精準營銷提供參考。
“智慧商圈是城市商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城市治理精細化和科學化的載體。”王鵬說,智慧商圈以大數據平臺為核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推動城市治理理念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從部門管理向綜合治理轉變。(劉樂藝)
轉自:中國食品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