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云服務 iCloud、華為云空間與天翼云盤橫評
2023/9/5 20:32:34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數字生活時代,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每時每刻都在生產和消費各種數字內容。統計顯示,用戶平均 2.2 年換一次手機,舊手機中的資料、照片和視頻如何遷移?每秒有 46240 張照片由手機拍攝,手機里平均存了 630 張照片和 24 個視頻。數字生活時代,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每時每刻都在生產和消費各種數字內容。統計顯示,用戶平均 2.2 年換一次手機,舊手機中的資料、照片和視頻如何遷移?每秒有 46240 張照片由手機拍攝,手機里平均存了 630 張照片和 24 個視頻。而手機的云服務,讓用戶的數據上云,隨時隨地可訪問。高速率、低延時、擠不爆的 5G 網絡,正不斷模糊本地和云端的界限。目前主流的個人云服務可分獨立云存儲產品和手機云存儲產品兩大類。今天選了具有代表性的三款云存儲產品進行對比評測,分別為蘋果生態的 iCloud、安卓陣營的華為云空間以及電信運營商推出的網盤產品天翼云盤。
iCloud、華為云空間與天翼云盤
iCloud:多蘋果設備同步的云服務
在蘋果官網上,對 iCloud 這樣描述:
iCloud 是由 Apple 提供的服務,可以安全地存儲你的個人信息,使其在你所有的設備上都保持最新,以便你輕松地與朋友和家人共享照片和文件等內容。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 iCloud 融合了個人云存儲的兩個核心服務:同步和云存儲。所謂同步,就是在一個平臺設備上作出的更改,其他的平臺設備通過 iCloud 將同步更新,以確保用戶在任何設備的數據訪問保持最新。
iCloud 主打多終端云同步。
所謂“云存儲”即提供額外的云端存儲空間,即 iCloud+ 服務。 iCloud 只提供了免費的 5G 空間,iCloud+ 可付費訂閱更大的云存儲空間,以及用戶隱私安全的服務功能。
華為云空間:華為品牌下的云備份和云盤
華為面向 2C 市場發布中高端手機的同時,也相應推出了華為云空間服務。
華為云空間與 iCloud 類似,支持華為設備的云同步。
與 iCloud 重點強調同步不同,華為云空間服務在手機場景下首先突出了云備份,即手機數據的云端備份,換機輕松恢復。并強調了將文件保存云端,以釋放和節省本地空間。
天翼云盤:運營商網盤的典型代表
天翼云盤基于運營商云網融合的屬性,首先突出更大的云存儲空間,更快的傳輸、更安全數據存儲這些云盤的通用性,而云同步或手機備份只是其中的特色功能。
天翼云盤覆蓋多端大小屏。
通過下面的表格,我們可以對比三款個人云存服務的功能對比。
三款個人云存服務的功能對比。
在兼容性上,iCloud 只適用于蘋果設備,手機、平板或電腦,雖然 iCloud 也出了 Windows 版本,但功能有限。華為云空間需要華為帳號登錄,在安卓陣營中,只有華為、榮耀手機的系統可以使用,而友商的品牌例如小米、三星是沒有華為云空間的。而天翼云盤做為獨立手機系統的第三方應用,實現了移動和桌面平臺的多終端全覆蓋。天翼云盤兼容性更好,幾乎覆蓋了 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的用戶。
從價格上看,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基礎免費版都只提供了 5G 空間,額外的空間采用訂閱制收費。月費方案是 50GB 空間 6 元、200GB 空間 21 元,2TB 空間 68 元。
iCloud+ 的收費情況。
華為云空間的價格幾乎對標 iCloud,月費 50GB 4.8 元、200 GB 18 元,2TB 68 元。可以看出,50G 和 200G 空間規格的價位,比 iCloud 便宜一點點,2T 規格價格與 iCloud 一致。
華為云空間的付費情況。
天翼云盤的規格和價格,在三款產品中性價比最佳。起步為用戶提供免費的 60G 云空間,開通鉑金會員空間為 8T,黃金會員空間為 4T,空間上都大過 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4T 黃金會員的定價為 10 元/月,8T 鉑金會員的定價為 20 元/月。在價格和空間上,獨立第三方的天翼云盤的優勢是手機廠商云盤所不具備。
天翼云盤的付費會員。
橫向評測場景一:上傳速率對比
接下來,我們從一些典型常用的場景使用上,來對比著三款產品的優劣。考慮到 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運行在不同系統的設備上,為確保測試網絡環境的一致,我們設計了同一個 Wi-Fi 下,網速測試如下:
橫向評測的網絡環境。
在同一個瀏覽器(Chrome)中打開三款產品的網頁版,進行上傳下載的測試。
評測主要以三款產品 Web 端進行。
第一輪,我們選取一個 500M 左右的視頻文件,通過三款產品的 Web 端上傳至各自的云端,上傳過程錄屏并記時。
iCloud 云盤上傳時,只顯示了“正在上傳”的狀態,沒有具體的傳輸比例、傳輸速率等信息。整體用時達 20 分鐘 59 秒。
iCloud 上傳單個 500 MB 文件。
華為云空間上傳過程中,速率波動幅度較大,速率最高可達 1.5 MB/s,整體用時 12 分 52 秒。
華為云空間上傳單個 500 MB 文件。
天翼云盤上傳單個大文件的表現最搶眼,傳輸速率始終穩定在 1~3Mb/s 之間,整體耗時 1 分 17 秒。
天翼云盤 Web 版上傳單個 500 MB 文件。
第一輪測試耗時排名,天翼云盤最快,華為云空間次之,iCloud 用時最長。
大文件上傳速度排名:天翼云盤第一、華為云空間第二、iCloud 第三。
第二輪針對包含多個文件的文件夾進行上傳測試,此文件夾包含 3 個大小在 30 MB 左右的的電子書文件,共 100 MB。三款產品的表現如下:
首先 iCloud 云盤的 Web 版并不支持文件夾的直接上傳,需要在 iCloud 云盤里先新建一個文件夾,然后選取這三個文件上傳。累計用時 3 分 07 秒。
iCloud 上傳文件夾。
華為云空間的網頁版是可以直接拖動上傳文件夾,華為云空間上傳三個文件累計用時 1 分 8 秒。
華為云空間上傳文件夾。
天翼云盤也可直接上傳文件夾,當我們把文件夾拖入上傳時,第一文件上傳還有傳輸速率的進度條顯示,但第二、第三給文件直接一閃而過,直接顯示“已秒傳”。整個過程只用了 5 秒!
天翼云盤上傳文件夾。
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后面兩個文件會“秒傳”成功?這是運用了什么黑科技么?據了解,天翼云盤上傳文件時會校驗文件的 MD5 值,如果文件的 MD5 值相同,則同樣的文件上傳云盤時,就會秒傳。而這三個測試文件是一個電子書文件復制了兩份,三個文件的文件名不同,而 MD5 值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如果三個文件的 MD5 值相同,天翼云盤會視為同一個文件,三個文件實際上只上傳了一次至云端,而 iCloud 云盤和華為云空間則按照三個文件處理,上傳了三次。天翼云盤這樣的處理方式,一方面節省了云端資源,同樣的文件只保留唯一,也極大的提升了用戶上傳速率體驗。
此輪文件夾上傳測試的排名如下:
文件夾上傳的速度排名:天翼云盤第一、華為云空間第二、iCloud 第三。
鑒于 iCloud 網盤和華為云空間似乎并不具備“秒傳”功能,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增加了一次測試,選擇了合計 54MB 的兩個視頻文件進行第三輪測試。
首先我們錄得 iCloud 云盤的上傳用時 2 分 40 秒。
iCloud 上傳視頻文件。
華為云空間上傳,用時 1 分 12 秒。
華為云空間上傳視頻文件。
天翼云盤上傳兩個視頻,用時 35 秒,此次兩個不同的新視頻文件,天翼云盤沒有出現“秒傳”的情況。
天翼云盤上傳視頻文件。
此輪測試的結果如下:
多文件上傳速度的排名:天翼云盤第一、華為云空間第二、iCloud 第三。
通過這三輪測試,以傳輸速率為賣點的天翼云盤,除了具有秒傳等特性之外,無論是單個大文件還是多文件傳輸,其上傳表現幾乎碾壓以同步為特色的華為云空間和 iCloud 云盤。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畢竟 iCloud 或華為云空間的設計出發點在同步,使用場景上更多的是用戶的數據默默在后臺同步至云端。
橫向評測場景二:下載速率對比
云端文件的下載速,也是云盤生產力的核心體現。當需要訪問或編輯一個文件時,如果文件在云端,那么首先需要同步到本地。這個場景下,我們也對三個產品的云端文件下載速度進行了簡單測試,結論也符合我們的預期。
云盤內一個 38 MB 的電子書文件,iCloud 下載至本地,用時 1 分 05 秒,華為云空間用時用時 58 秒,而天翼云盤用時 45 秒。
單個文件下載的速度排名:天翼云盤第一、華為云空間第二、iCloud 第三。
橫向對比場景三:超大文件分享對比
辦公場景下,我們經常需要把文件分享給同事,有時候分享的文件又比較大。這個時候,到底哪家的云盤服務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
由于產品定位的同步,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本身并沒有直接的分享方法,都依賴于系統的分享方式,例如 iCloud 在云端的文檔分享,首先要下載至本地,然后通過系統的「隔空投送」或其他 App 進行分享。
iCloud 的分享,基于系統的共享方式,例如隔空投送。
華為云空間云端的文件,當需要分享時,也必須首先下載至本地,然后通過華為自帶的「華為分享」或其他第三方 App 進行分享。
華為云空間的分享,基于華為手機系統的分享。
以上兩個應用必須首先從云端下載到本地,然后再分享本地文件。這種分享方式的明顯缺陷之一,就是當文件過大時,通過聊天工具發送會有限制。例如微信能發送的最大文件不能超過 1GB。
微信分享最大文件不能超過 1GB
反觀天翼云盤的分享流程,是直接云端到云端。簡單快速 ,無須下載。在云盤中操作生產一個分享鏈接,可在多個平臺分享。收到鏈接的用戶打開鏈接,可進行在線的查看、編輯或轉存至自己的云盤,需要時再下載。較 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先進了許多。
天翼云盤的超大文件分享
橫向評測場景四:手機備份與恢復(云換機)
手機中最重要的數據,包括照片、視頻,聯系人、短信以及常用的 App 的數據,如果能夠安全、便捷的存儲在云端,那么手機丟失或手機受損時,這些數據如何拿出來?或者更換新手機時,舊手機里的數據如何完整、方便地備份到新手機上?
在這個場景下,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都充分體現了其作為手機系統自帶云服務的優勢。iCloud 云服務本身,就包含了日歷、通訊錄、照片、代辦事項、備忘錄和辦公文檔等應用的數據。
iCloud 包含的服務內容
華為云空間包含了圖庫、信息、通話記錄、聯系人、備忘錄、Wi-Fi 設置整體的手機數據備份。
華為云空間的備份
當在手機中登錄對應的帳號后,開啟云備份,系統即自動同步或備份手機的數據。在更換的新手機上,只需要登錄同一帳號,即可從云端將舊手機全部的數據內容還原至新手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簡單直接。
反觀天翼云盤,由于其網盤的定位,核心功能著眼于文件的上傳下載,而手機數據的云備份通過云盤里的功能模塊「相冊備份」和「手機備份」實現。「相冊備份」可用戶手動或自動備份用戶手機中的所有照片和視頻,而「手機備份」功能,支持微信備份、通訊錄、音樂、信息及通話記錄以及日歷的云端備份與恢復。
天翼云盤的云備份
如上述表格對比所示,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都是基于手機系統做云備份,其目的是為了讓其品牌手機的用戶換機更方便。在手機系統層面實現了一次設置,自動云同步。而天翼云盤不依賴于特定品牌手機硬件,更加通用,其對手機數據的備份,需要在天翼云盤 App 中開啟。
橫向評測場景五:云服務安全特性對比
從最早的電腦普及到如今的數字智能時代,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已經數字化,用戶產生和消費的數字內容成指數級增長,用戶所擁有的數字資產安全性也越發凸顯。數據資產安全性包括了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兩大基本內容。當人們愿意將自己的數據放在云端時,首要便是默認了云端存儲的安全性要高于本地設備。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上云,用戶的隱私保護問題日漸突出。目前無論從國家信息安全政策監管,還是用戶隱私保護意識覺醒等層面看,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收到了空間的重視。那么這三款產品在信息安全性上表現如何?
iCloud 的安全和隱私是蘋果公司隱私戰略的一部分。據公開數據顯示,iCloud 擁有加密傳輸存儲,采用業內先進的 AES-128 對稱加密算法,密鑰與加密的文件數據分離。
iCloud 的加密
賬號保護可開啟雙重認證,可通過短信、郵件、多設備驗證碼的方式確保賬號登錄安全。
Apple ID 的雙重認證
華為作為國產消費電子設備的領軍企業,其信息安全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據官網的介紹,華為云空間數據采用加密存儲,“只有你自己可以看都看到”;數據的傳輸采用 HTTPS 加密通道,最大限度確保傳輸安全。云空間數據的存儲安全可靠,數據持久度達 99.99999999%。
華為云空間官網介紹的安全特性
通過了多個國際、國內安全機構的資質認證。
華為云空間的安全認證資質
天翼云盤運行在天翼云之上,天翼云是中國電信推出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以“安全云,國家云“著稱,公有云 IaaS/PaaS 市場排名前三。“共筑國云”的時代,在競爭激烈、產品關停頻發的網盤業內,天翼云盤一致憑借良好的安全表現和國企背景資質,贏得了安全云盤的口碑,被用戶和業內譽為“網盤國家隊”、“良心網盤”。
天翼云盤也各位重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天翼云盤的數據傳輸全程 HTTPS 加密傳輸,輸出存儲在天翼云資源池。天翼云和天翼云盤一樣通過了各項國際國內安全資質認證。
天翼云盤安全資質
在安全功能上,天翼云盤擁有免密登錄、指紋密碼、面容解鎖、私密空間,以及云殺毒、異地登錄提醒等安全防護措施。
天翼云盤的安全特性
在用戶信息透明度方面,天翼云盤擁有清晰的權限獲得設置選項,列明了“已收集”和“共享第三方”的個人信息清單。將隱私政策的主動權,交回給用戶自己。
天翼云盤列明了權限清單
結論:魚和熊掌兼得的個人云存方案
通過上面的多場景、多維度的橫向對比評測,對于手機云備份,可以得出如下的基本結論:
首先我們看價格。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都是專屬的手機云服務,如果用戶是果粉或者花粉,使用對于的云服務肯定是首選,無論從服務的無縫體驗和安全性,都是值得信賴的,能夠滿足大多數情況下手機數據的云端備份、同步和回復。
當然,由于兩者提供的免費空間只有 5G,在 128GB 內存成為標配的當下,是萬萬不夠用的,付費訂閱開更大的空間,才算是能好好用。
天翼云盤作為另一種云服務的思路,不依賴于具體的手機品牌,具有普適的通用性。起步的免費 60G 的空間也相當的慷慨。如果對于空間的存儲有更高的要求,開付費會員可獲得 T 級超大空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天翼云盤會員也在電信套餐中,大約 10 元/月的價格即可擁有 4T 的黃金會員。這個價格比天翼云盤的單獨訂購更加優惠,極具性價比,直呼真香。運營商在做云盤時,會配套一些政策,比如廣東電信針對話費支付的付費會員,還提供免費的每月 300G 定向流量,滿足用戶在非 Wi-Fi 情況下的備份需求,可謂是業界良心。
其次,我們注意大文件的云端操作。無論是單獨的大文件,容量過 GB 的文件夾,在傳輸速率、分享便捷性和通用性上看,天翼云盤作為網盤產品,這三方面更具有優勢。而無論是 iCloud 還是華為云空間,這方面都表現中規中矩,速度不夠快,分享不便捷,只能在自家的生態中使用。
第三,從手機備份和換機這一典型場景上看,擁有手機硬件的 iCloud 和華為云空間無疑具有先天的優勢,能夠提供其品牌生態下的無縫體驗。而天翼云盤作為第三方的云盤應用,雖然云換機的功能已完全實現,但畢竟無法在系統層面進行整合。體驗和便捷性上稍微遜色。
最后,從云服務的安全性來看,三家的安全性都不分伯仲,都格局特色,只是小編個人認為,在國家信息安全的大背景下,民族品牌代表的華為云空間和國資背景的天翼云盤,似乎更值得國人信賴。
對于絕大多數理性的消費者而言,如果是蘋果手機或華為手機的用戶,首選對于的云服務是理所的。空間不夠時,如果訂閱擴容,可以考慮將占用空間大的照片、視頻、文件等存放在第三方的網盤上,天翼云盤或個不錯的選擇。
而更多的非蘋果或華為用戶,可以考慮直接使用天翼云盤作為手機數據的云備份,一方面可以保證安全性,另一方面,數據不依賴固定的手機品牌,數字資產的獨立性得到長久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