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曲線看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
2023/12/11 10:09:17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記者日前從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 恢復高考后記者日前從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
恢復高考后,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穩步增長。這一增長曲線背后,是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邁向普及化發展的進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口中80%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有0.26%。文化水平過低,成為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阻礙。
1977年,關閉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打開。570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考生涌進考場,一個通過公平競爭改變命運的時代就此到來,這批人在后來的改革開放中成為重要推動力量。
198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4.7萬,1990年61.4萬,2000年95萬,2010年575.4萬……到2022年,這一數字突破千萬。
持續提升的不只是高校畢業生人數。1978年,全國高等學校為598所,在校學生85萬人。而今年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00余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600多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更是達到了59.6%。這意味著一半以上的適齡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我國高等教育已然邁入普及化發展階段。
伴隨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長,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勞動力素質結構因此發生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穩步提高。通過“211”“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與課程結構也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通過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持續增強。
種種變化,意味著我國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需求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展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更強貢獻力,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正不斷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
高校畢業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也使就業市場的人才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并對傳統的擇業就業觀念產生巨大沖擊。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快推動各項促就業政策落地見效,深化促就業政策宣傳落實,強化地方性政策加力提效,優化政策性崗位招錄安排,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全力保障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記者 王鵬)
轉自: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