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財經大學發布“鏈經濟”研究成果 “六鏈融合”模式為共同富裕提供創新路徑
2025/10/27 17:45: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央財經大學“鏈經濟”應用實踐研究課題組正式發布題為《“共同富裕+企業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六鏈融合”理論與實踐路徑》的重磅研究報告。近日,中央財經大學“鏈經濟”應用實踐研究課題組正式發布題為《“共同富裕+企業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六鏈融合”理論與實踐路徑》的重磅研究報告。該報告首次系統提出并深入闡述了以“共同富裕”與“企業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信息鏈、市場鏈”六鏈深度融合,破解傳統經濟模式發展困局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方案,獲得了學界與業界的廣泛關注與充分肯定。
報告指出,傳統經濟模式下部分企業“各自為戰”、“零和博弈”的競爭邏輯,導致了價值分配失衡、產業鏈協同不足、內卷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制約了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課題組認為,將“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與“企業命運共同體”這一新時代企業發展核心形態深度融合,以“六鏈融合”為實踐抓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關鍵路徑。
課題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董新義表示,該研究旨在回應時代之問,探索一條能夠有效破解發展碎片化、同質化難題,實現企業家、創業者、消費者價值共創與利益共享的新范式。“‘六鏈融合’經濟模式的核心在于‘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它要求企業打破資源壁壘,從競爭邏輯轉向協同共生邏輯,構建起榮辱與共、共建共享的統一體。”
報告詳細論證了“六鏈”各自的功能與協同機制:創新鏈是動力源,需構建“產學研用”協同體系,以科技賦能夯實共富物質基礎;產業鏈是紐帶,通過協同整合消除貧富差距,構建共富生態網絡;資金鏈是血液,以多元投入破解融資難題,激活共富造血功能;人才鏈是支撐,以能力提升打破階層固化,筑牢共富人力基礎;信息鏈是通道,以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壁壘,暢通共富對接渠道;市場鏈是橋梁,以需求牽引實現供需匹配,拓展共富空間。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報告前瞻性地提出了以“AI銷售”作為實現“六鏈融合”與“訂單式消費+生產”閉環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究認為,銷售型人工智能通過數據、算法、算力三大底座,能夠深度融入并重塑“六鏈”,精準鏈接購買者、生產者、平臺與最終消費者,最終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構建起以用戶為中心、數據驅動、按需響應的智能商業生態系統。
課題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法制思想研究會理事唐華強調,“這一模式并非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根本性重構。它使‘消費即生產、訂單即價值’成為可能,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可操作的落地工具。”
報告結合國鐵集團、成渝雙城經濟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等在產業鏈協同、普惠金融、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實踐案例,生動展示了“六鏈融合”模式在縮小發展差距、提升產業效率、保障主體權益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業內專家評價認為,該研究報告體系完整、邏輯嚴密、案例翔實,兼具理論創新性與實踐指導性,不僅為理解和落實共同富裕戰略提供了新穎的學術視角,也為廣大企業,特別是產業鏈鏈主企業及廣大中小企業在新時代轉換發展范式、構建競爭新優勢指明了具體的實踐方向,對于推動我國經濟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