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十五五”轉型路|維信諾:以ViP技術突破重塑中國顯示產業新格局
2025/10/28 10:42: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寫在前面:在“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企業如何通過技術突破及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賦能實體經濟、引領產業創新”成為時代命題。寫在前面:在“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企業如何通過技術突破及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賦能實體經濟、引領產業創新”成為時代命題。
為此,金融界特別推出“聚焦高質量發展,共繪十五五新藍圖”系列策劃,旨在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實踐+專家解讀”三維聯動,打造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影響力的“十五五”主題內容體系,助力企業把握政策機遇、展示轉型成果、促進跨界合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本文為該系列的第一篇,展現了新型顯示領域代表企業維信諾以技術自立突破“卡脖子”環節,實現從工藝創新到重構產業生態的轉型實踐。維信諾所屬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十五五”規劃重點支持的產業范疇。其發展路徑不僅響應了國家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的戰略部署,更在柔性顯示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助力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維信諾有望進一步受益于財稅、基金等支持機制,加大研發,提升產能,為科技類企業實現自主可控、踐行國家戰略提供可參考的范本。
在“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我國高科技產業正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迫切需要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引領突破。
作為我國新型顯示領域的代表企業,維信諾(Visionox)以自研的ViP(維信諾智能像素化技術Visionox intelligent Pixelization)技術為支點,不僅打破了傳統AMOLED制造路徑的長期桎梏,更在全球顯示產業變革中搶得先機,為中國從“顯示大國”邁向“顯示強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突破FMM桎梏:以ViP技術實現性能“倍數級增長”
長期以來,全球AMOLED產業高度依賴精細金屬掩模版(FMM)蒸鍍工藝。這一技術路線不僅材料利用率低(普遍低于30%),且受限于FMM在大尺寸基板上的形變問題,難以向高世代線延伸,嚴重制約了OLED在中大尺寸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更為關鍵的是,FMM核心技術和產能長期被海外企業壟斷,構成我國顯示產業鏈的“卡脖子”環節。
面對這一困局,維信諾于2023年5月正式推出ViP技術,開創性地將半導體光刻工藝引入AMOLED像素圖形化制造,實現了對FMM蒸鍍路線的根本性顛覆。ViP技術通過曝光與刻蝕精準形成紅、綠、藍子像素,徹底擺脫了對FMM的依賴。這一變革不僅規避了海外企業在FMM領域的技術封鎖,更在工藝精度、生產效率和產品性能上實現了全面躍升。
技術突破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帶來的性能“倍數級增長”。傳統FMM AMOLED 的加工精度普遍不到800ppi,而ViP技術(經測算)可實現高達1700ppi的像素密度,這為AR/VR等近眼顯示設備突破“紗窗效應”提供了終極解決方案。同時,ViP技術將有效發光面積(開口率)從傳統AMOLED的約29%大幅提升至69%,結合Tandem疊層器件結構,使面板在亮度或壽命上獲得數量級提升——可實現常規FMM AMOLED 4倍的峰值亮度或6倍的使用壽命,且兩項優勢可根據終端需求靈活取舍。

重塑產業生態:從技術突破到戰略破局
量產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是ViP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驗證。2023年12月15日,維信諾ViP AMOLED量產項目首片模組成功點亮,標志著無FMM光刻技術路線首次實現技術可行性落地。2025年10月,全球首條搭載ViP技術的G8.6代AMOLED生產線在合肥順利全面封頂。
ViP技術的深遠影響更體現在其重構了整個產業生態。傳統OLED工廠受制于FMM定制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而ViP技術憑借光刻工藝的設計自由度,使單一工廠可靈活生產從1英寸智能穿戴到4X英寸車載顯示的全尺寸產品,顯著提升了產線利用率和運營彈性。
更為深遠的影響是,ViP技術有望打破基于FMM的全球專利壁壘。長期以來,海外企業憑借FMM相關專利構筑了嚴密的技術護城河。ViP作為全新技術路徑,突破了原有知識產權體系,為我國顯示產業贏得了戰略主動。
面向“十五五”,ViP技術將成為推動“AMOLED+”全場景應用時代的核心引擎。隨著G8.6代AMOLED生產線加速推進,ViP技術有望在“十五五”期間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助力我國在高端顯示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維信諾ViP技術的突破,不僅是一項工藝創新,更是一次產業范式的重構。它用中國智慧破解了全球顯示產業的共性難題,彰顯了我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攀升的決心與能力。在“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這樣的核心技術突破,正是中國智造邁向全球中高端的堅實基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