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價或以高位震蕩格局為主
2025/11/11 15:11:02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滬銅主力合約價格自10月30日觸及89270元/噸的階段高點后,受宏觀情緒降溫、多頭獲利了結及現貨需求疲軟的影響,其運行重心有所下移。在強供應約束與弱消費現實的博弈下,預計滬銅主力合約價格自10月30日觸及89270元/噸的階段高點后,受宏觀情緒降溫、多頭獲利了結及現貨需求疲軟的影響,其運行重心有所下移。在強供應約束與弱消費現實的博弈下,預計后期滬銅價格以高位震蕩為主。
全球銅礦步入短缺常態化階段
智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因礦山運營中斷及礦石品位下降,9月,銅產量為456663噸,環比回升7.79%,但同比仍下降4.5%。受8月Codelco最大礦場坍塌事故影響,盡管產量有所恢復,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秘魯能礦部數據顯示,8月,銅產量同比下降1.6%,至24.27萬噸。國際銅研究組織預計,今年,全球銅礦短缺約15萬噸,2026年缺口將擴大至30萬噸,全球銅礦供需格局步入短缺常態化的階段。
今年,中國進口銅精礦現貨加工費(TC)長期深陷-40美元/干噸以下的負值區間。相關數據顯示,10月31日,進口銅精礦指數報-42.15美元/干噸,同比大幅下滑53.24美元/干噸。盡管2026年銅精礦長單加工費談判仍在膠著中,但市場普遍預期最終結果將顯著低于今年21.25美元/干噸和2.125美分/磅的基準價,并可能指向零水平,個別談判存在出現負值的可能。
相關數據顯示,10月,中國電解銅產量為109.21萬噸,環比下降2.94萬噸,降幅2.62%,同比增長9.63%。產量環比下降主要受集中檢修壓制供給、原料供應區域分化的影響。11月,計劃檢修的冶煉廠減少至5家,涉及粗煉產能150萬噸,預計影響產量4.8萬噸。在高銅價環境下,精廢價差擴大有利于以廢銅或陽極銅為原料的冶煉廠提升開工率。預計11月電解銅產量環比下降0.37%,同比增幅收窄至8.21%。
此外,在旺季需求的帶動下,9月,中國精煉銅進口呈現總量回升、來源集中的態勢。海關總署數據顯示,9月,我國精煉銅進口量為37.41萬噸,環比增長21.76%,同比上升7.44%。從來源國看,剛果(金)是我國精煉銅第一大供應國,我國自該國的銅精礦進口量為12.68萬噸,環比增長0.42%,同比增長3.27%,整體供應保持穩定;俄羅斯則位居第二,我國自該國的銅精礦進口量達4.84萬噸,環比大幅增長91.76%,同比增長37.4%,增速顯著,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中國主要銅供應國的地位。
全球銅庫存分化明顯
近期,全球三大交易所的銅庫存呈現總量攀升、內部分化的特征。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三大交易所銅庫存總量為57.34萬噸,較9月底增加4.1萬噸。但庫存地理分布極為不均,全球超過40%的顯性庫存集中在美國的COMEX倉庫,導致美國以外地區的可見庫存相對偏緊。從具體情況來看,COMEX銅庫存近7個月以來持續累積,已升至34.5萬噸。LME銅庫存走勢相反,在8月底觸及15.89萬噸的3個月高點后,于9月轉入新一輪去化周期,已降至13.46萬噸;上期所銅庫存10月先降后增,增至11.61萬噸,創近6個月以來新高。
國內銅社會庫存方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銅社會庫存為20.01萬噸,周度增加1.56萬噸,同比增長0.2萬噸。本周,國內部分冶煉廠仍有減產及檢修計劃,預計電解銅到貨量將繼續回落;消費端雖有望小幅抬升,但整體提振有限。在供應收縮、需求略增的背景下,預計國內電解銅庫存將小幅去化,現貨升水可能溫和上行。
電網投資需求仍具韌性
目前,國內電網投資已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1—9月,國家電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4200億元,同比增長8.1%,創歷史新高,全年有望首次突破6500億元。
相關數據顯示,上周,SMM國內銅線纜企業開工率為60.8%,環比下降1.54%,同比下降20.22%。從具體情況來看,汽車線束訂單保持平穩,國網訂單以剛性需求為主,其余多數行業受終端需求疲軟與高銅價的雙重影響,新增訂單明顯收縮。盡管近期部分企業已開始為年度生產目標進行備產,但在需求未明顯改善、銅價高企的背景下,市場預計仍以剛需為主,企業開工率上行空間有限,預計本周銅線纜企業開工率將小幅回升至61.24%。
從宏觀面來看,當前,國內經濟在結構轉型中保持復蘇勢頭,后續“穩中求進”的宏觀政策有望繼續為經濟修復提供支撐。與此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局面,這種謹慎態度削弱了市場對寬松政策的預期。
從基本面來看,當前,銅市呈現典型的“強供應約束”與“弱消費現實”之間的博弈。一方面,供應端持續偏緊。受印尼Grasberg銅礦停產等事件影響,全球銅礦供應擾動加劇。在原料壓力傳導至國內冶煉環節的同時,銅加工費維持負值及副產品價格回落使冶煉廠利潤顯著承壓,預計11月電解銅產量將環比下降。另一方面,需求端表現偏弱。盡管前期處于傳統旺季,但高銅價顯著抑制了下游采購意愿。若后期消費端仍疲軟,社會庫存繼續累積,難以支撐銅價進一步上行。
總體而言,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在于供應緊張預期與需求疲軟之間的博弈。在新的驅動因素出現之前,銅價大概率以高位震蕩格局為主。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