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稅收新政提升市場規范性
2025/11/12 17:11:01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黃金稅收新政”),明確黃金交易相關稅收政策: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黃金稅收新政”),明確黃金交易相關稅收政策: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交易標準黃金,賣出方會員單位或客戶銷售標準黃金時,可享受增值稅免征優惠。具體而言,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按照規定適用增值稅政策。黃金稅收新政同時規定,納稅人不通過交易所銷售標準黃金的,應按照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這項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
具體到企業層面,非投資型黃金稅負增加,可能抬升經營成本,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風險管理變革。黃金稅收新政的核心變化在于清晰劃分了“投資型”與“非投資型”黃金交易的稅收待遇,主要影響生產用于珠寶或工業用途等“非投資型”黃金的企業主體。黃金稅收新政實施以前,許多黃金零售商在終端銷售時,能夠對其購進黃金原料時所支付的進項增值稅進行全額抵扣。黃金稅收新政生效后的變化在于,生產并銷售用于珠寶或工業用途黃金的企業,其對應的進項稅抵扣率大幅下調到6%。這與一般貨物銷售13%的增值稅稅率相比,降低了可抵扣進項額度,意味著企業可沖抵銷項稅的空間被實質性壓縮,尤其是對以零售金飾為主業的企業而言,最終結果很可能是整體稅負的上升。
面對稅負增加的壓力,企業迫切需要尋求有效的財務和風險管理工具。黃金稅收新政鼓勵通過交易所交易的政策導向,使得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的價值凸顯。
面臨稅負轉嫁成本上升,以及金價波動雙重壓力的加工和零售企業,可以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即通過在期貨市場建立與現貨頭寸方向相反的頭寸,鎖定未來的原料采購成本或產品銷售利潤空間,以平滑政策成本上升帶來的短期沖擊。對于希望減少資金占用的企業,黃金期權則能使其以有限權利金成本,靈活管理價格下行風險或鎖定采購成本上限。黃金稅收新政雖然增加了部分企業的稅負成本,但也客觀上加速了企業對專業金融工具的認知和運用需求,提升了整體市場的風險管理成熟度。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從長遠來看,黃金稅收新政可能將重塑黃金投資路徑,黃金仍然維持其金融屬性,但交易渠道有所分化。個人通過上期所、上金所進行黃金交易免征增值稅,而通過銀行柜臺、金店等非交易所渠道購買實物黃金如金飾、金幣,購買價格中實際已包含了賣方的增值稅。在持有和轉讓環節,個人投資者轉讓自己使用過的非標準黃金,如金飾、少量非交易所金條等,通常符合免征增值稅的條件。這不禁引發思考:黃金稅收新政是否削減了普通人手中實物黃金的“金融屬性”,使其淪為純粹的“裝飾品”?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非交易所渠道購買的實物黃金,包括金飾,其投資和“保值”功能可能一定程度上弱化,較高的加工費、品牌溢價和買入價格隱含的增值稅,使得其在回收變現時可能出現折價,核心屬性更傾向于消費品或收藏品。
二是個人通過交易所體系參與黃金投資的路徑得到強化,無論是通過上期所、上金所的個人賬戶直接投資,還是通過銀行代理的積存金或面向公眾的進行間接投資,都延續了免征增值稅的待遇。由此可見,黃金稅收新政可能意在推動“消費黃金”與“投資配置黃金”的路徑更清晰地分離。對具有財富增值訴求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交易所掛鉤的標準化、低費率、高流動性產品的投資效率高于非標實物。在黃金稅收新政引導下,消費者購買金飾等的消費行為,可能更多將出于喜愛佩戴或收藏目的,對于投資增值潛力的考慮占比可能將下降。
在上期所和上金所兩處進行實物提貨的區別在于,上金所提貨更便捷、成本更低,個人或機構申請提貨后,提貨單當日生效,審核與費用支付通常在T+1日完成,審核通過后,倉庫會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配送或提貨手續。黃金規格包括0.05千克金條,0.1千克金條,1千克金錠,3千克金錠、金條,12.5千克金錠。上期所提貨主要用于期貨交割,流程較多且門檻更高:僅限期貨套保企業、有交割資質的機構客戶持有期貨合約進入交割月后申請,需進行交割意愿配對,個人客戶無法參與交割,黃金商品規格僅限1千克和3千克標準金錠。
從投資交易規則與市場參與度對比來看,上期所和上金所都具有T+0和多空雙向交易的機制,區別在于上期所的期貨合約設置有交割月份期限,到期強制平倉或交割。從黃金實物交割規模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金所黃金交割量累計974.6噸,上期所黃金交割量累計38.8噸。
展望未來,黃金稅收新政或將加速投資者向交易所渠道集中。長期而言,這有助于提升中國黃金市場的透明度與規范性。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通過期貨市場參與黃金交易,稅負成本更低,所以黃金稅收新政有望提振期貨市場的交易需求。而受稅負增加影響的黃金珠寶零售商以及工業用金企業,或許會選擇提高終端零售價,把部分新增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如此一來,非交易所實物黃金的投資吸引力可能會有所下降。
10月下旬,滬金價格從1001.96元/克的歷史高位回落,一度測試900元/克支撐位,近期,背靠5日均線震蕩盤整。從短期來看,避險需求減弱和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降給其帶來一定的調整壓力。
綜合而言,黃金稅收新政的出臺,為市場帶來了結構性變革,將影響不同參與主體的行為模式和交易成本。從短期來看,零售金價可能上行、非交易所渠道需求承壓、交易所流動性趨旺、市場情緒受政策與利率雙重博弈影響會有所波動。從長期來看,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仍存、海外主要經濟體債務壓力不斷膨脹,以及多國配置需求增加等因素仍持續影響黃金價格走勢。投資者和企業在新環境下,更需深刻理解政策內涵,精準調整策略路徑,善用市場工具以駕馭變局。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