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鹽生態環境要和諧
2020/12/22 10:46: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鹽漬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一類土壤,全球總面積約143億畝。中國鹽漬土總面積約1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是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對保障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重要意鹽漬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一類土壤,全球總面積約143億畝。中國鹽漬土總面積約1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是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對保障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鹽堿地生態是地球表層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之一,與人類生活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又有密切關系。
人類在改良利用鹽堿地和防治土壤鹽漬化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灌排洗鹽控鹽、土壤改良及填埋客土、臺田農作與水產養殖、適應性種植、水稻種植等方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近十多年來,中國鹽堿地治理和開發利用在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掀起了又一個高潮,涌現出了微灌水鹽調控鹽堿地農業與植被建設理論與技術、新型土壤調理劑與目標導向性鹽堿地改良技術、耐鹽耐堿品種與根區土壤改良水稻種植鹽堿地利用技術、耐鹽堿與鹽生植物適應性種植鹽堿地改良利用與植被建設技術、現代排水技術與節水灌溉結合鹽堿地改良和復合型鹽堿地利用技術等,從理論到技術到實踐,都有了很好的創新和發展。
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的今天,對鹽堿地治理和開發利用有了新要求,特別是在功能、目標和定位比較明確的耕地次生鹽漬化防治、鹽堿荒地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鹽堿化生態系統修復、土地鹽堿化預防、特殊鹽堿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個方面,都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筆者建議:
第一,要強化精準高效灌溉技術的應用。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部分半濕潤地區,普遍存在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而傳統方法需要大水洗鹽壓鹽,在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同時,排水系統大,排出水量多,大量的排水和排水中含有的鹽分、化肥、農藥等,會影響河流湖泊(外流區)和區域生態環境(內流區)。
第二,要精準精量使用外源化學改良材料。外源化學改良材料實際上又增加了一定量的土壤鹽分,所以對于作為土壤改良有明顯作用的外源化學改良材料,要力求施用精準精量,避免粗放過量使用,造成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三,要加大適應鹽堿環境的鹽堿地農業發展力度。鹽分離子是由地球化學過程尤其巖石風化等過程產生的,鹽分離子遷移和土壤鹽堿化過程是地球表層的一個物質循環過程,人類不能消滅鹽堿地,要與鹽共存,適應鹽堿地環境,發展優質高效的鹽堿地農業,是未來鹽堿地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
第四,要考慮人與自然和諧和特殊鹽堿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鹽隨水來,鹽隨水去”,一方面大量含有淋洗鹽分和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排水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有些鹽堿地尤其鹽堿濕地對鳥類等動物非常重要,而且有些鹽堿地上的植物和微生物等有特殊的價值,所以“水-鹽-農業-生態-環境”和諧非常重要。
(作者 康躍虎 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