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出臺方案遏制白色污染“限塑令”加碼折射執行痛點
2021/3/29 17:09: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年伊始,多地禁限塑規定相繼生效,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同時提出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和標準,完善支持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嚴格監督執法等支撐保障措施。去年1月,國家發改新年伊始,多地禁限塑規定相繼生效,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同時提出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和標準,完善支持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嚴格監督執法等支撐保障措施。去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問題十年“限塑”效果不理想
推行“限塑令”并不是新鮮事。早在200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正式施行,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實施后,曾經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較好的執行效果。在一些大型商超、餐飲企業等地,環保塑料袋有償使用能夠較好地推廣,不合格塑料袋難見蹤影。但是,在一些農貿市場、商鋪等場所,超薄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依舊屢見不鮮。與此同時,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消耗量也在快速上升,用塑料袋包裝外賣也已成為常態。有環保人士表示,“限塑令”以收費手段抑制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塑料袋的效果并不理想。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意見提出,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分步驟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遞塑料包裝等。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
現狀多地跟進新版“限塑令”
2020年初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2020年、2022年、2025年為節點,明確了控制“白色污染”的時間表及限用、禁用范圍。截至目前,全國已有逾20省(市、區)明令“限塑”。
廣東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廣東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賓館、酒店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市、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范圍進一步擴大,替代產品得到有效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珠三角城市基本實現塑料垃圾零填埋,其他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范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到2021年,上海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有效推廣;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到2023年,上海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對策新“限塑令”面臨新挑戰
“禁限塑力度不斷加大,但治塑難度依然不小。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會廣泛發動、全民參與、多元共治。”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治塑工作剛剛起步,尚需政府部門加強宣傳引導,緊盯重點領域狠抓落實。
據長沙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介紹,由于塑料使用面廣,目前在關于“限塑令”的推進落實方面,主管部門主要是先從大商家入手,希望通過這些商家的影響力,帶動小商家和市民。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商家中有很多小攤小販,他們的環保意識相對薄弱,監督難度較大,若要地毯式排查,對人力、物力都是考驗。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外賣行業如火如荼,更讓塑料垃圾治理面臨新難題。有業內人士表示,“限塑令”成效打折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適的替代品。傳統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大概是1.6萬元/噸,可降解塑料袋基本是2.6萬元/噸起步,一個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價格通常是普通塑料袋的兩三倍,而成本往往是商家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按計劃,長沙市區內所有的商場、超市、書店、藥店2021年1月1日起率先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湖南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表示,長沙市作為湖南省治理塑料污染的“先行先試”示范區,為加快推進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治理,在去年9月成立了湖南省可降解塑料產業創新聯盟,通過培育可替代產業鏈,在促進塑料污染防治、引領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