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委一號文件發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4/6 9:10:1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3月3日,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3月3日,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內容(以下簡稱“一號文件”)。
當前,江蘇“三農”工作處于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奮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33條硬核舉措糧食總產連續多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江蘇“三農”發展極不平凡。據江蘇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介紹,江蘇“三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帶來歷史性變化。糧食總產連續多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將8000多萬江蘇人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高標準農田比重65%、農業機械化水平88%,穩居全國前列。
今年“三農”工作怎么干?一號文件提出五個方面33條硬核舉措。重點內容可以概括為“守牢一個底線,啟動兩個行動,突出三個強化”。包括堅決守牢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突出強化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突出強化農村改革創新添活力、突出強化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循環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如今,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萬元,增幅連續11年高于城鎮居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都達到6000元以上。
“進入新階段,要肩負起新的重大使命,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真抓實干抓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楊時云說。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江蘇今年的任務是糧食播種面積8120萬畝以上、總產量745億斤以上。生豬存欄1300萬頭以上,蔬菜播種面積2100萬畝,水產品產量480萬噸左右。總體來說,糧食面積和產量要實現穩中有升,確保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今年的“三農”工作重點任務的全面完成,一號文件明確了相關保障要求。其中明確在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方面,對落實預算內投資進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完善涉農資金慕合長效機制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并針對加強用地保障,債券、信貸、基金、保險等金融支持,出臺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
新目標新任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好第一步
現階段,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體現,農業農村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江蘇城鄉發展相對比較協調,但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比,農業現代化仍是突出短板。當前,全省城鎮化率達72%,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9:1。
對此,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江蘇農業農村發展進入加速轉型期,鄉村建設治理進入深化拓展期,農村民生保障進入品質提升期,工農城鄉關系進入重塑融合期。
江蘇作為農業大省,同時也是經濟大省,江蘇對鄉村振興格外重視,“三農”工作一直是江蘇放在心頭的大事,一號文件也明確了今年和未來的目標任務。
例如,“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水平鞏固提升;糧食等重要農副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鄉村面貌發生根本變化,鄉村活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等。
此外,今年的糧食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生豬產能繼續恢復,水產、畜禽、蔬菜等重要農產品平穩發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好第一步。
全面啟動鄉村建設奮力走出一條江蘇特色路
江蘇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表示,“帶好頭、領好向”和“走在前列”是江蘇“三農”發展肩負的使命責任。在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中,既注重爭做示范、率先探索,又遵循發展規律、循序漸進。不僅要求在速度進度上率先、質量水平上領先,還要求勇于破解新矛盾、解決新問題。
比如,在現代農業建設上,明確關鍵指標實現更高水平、繼續走在前列;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明確加快城鄉互聯互通、實現長效管護;在基本公共服務上,明確在城鄉居民民生保障制度基本接軌的基礎上,提高保障水平、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圍繞縮小城鄉差距,明確提出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動,并作出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的部署。
與此同時,一號文件中也處處彰顯出江蘇特色。比如,在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方面,強調將農房改善作為現階段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的關鍵抓手,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精品農業和都市農業;專門對推進農業從業人員職業化、加快形成“新農人”群體、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作出部署,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深化“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要求豐富完善“1+4+1”鄉村治理“江蘇路徑”,依法有序推進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快構建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其中,在農房改造上,要求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常態化農村房屋建設管理制度,鼓勵蘇中蘇南地區結合實際,積極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此外,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10元。
立足當前,著眼“十四五”發展,江蘇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譜寫“魚米之鄉”新篇章。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