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港有望再拿一個全國第一
2009/11/28 15:07: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大連港有望再拿一個全國第一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有基礎設施保障
2005年修訂的《大連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建成現代物流體系、到2020年基本實現東北亞重要國際物流中心的總目標。
2007年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大連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為全市物流業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目標和思路。我市交通運輸體系發達,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完善,擁有公、鐵、水、民用航空及輸油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運輸網絡體系,為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物流基礎設施保障。
全市港口擁有生產性泊位198個,通過能力達到2.2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430萬TEU,現已開辟83條航線,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周水子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147條,通航國內外94個城市,擁有停機坪24萬平方米、停機位26個、登機橋10座,可保障除A380外的所有飛機起降。全市現有各級公路300余條、等級公路總里程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500余公里,實現了沈大、丹大、土羊之間及與大窯灣港、旅順新港的連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大連鐵路共有55個車站、17條營業線路,線路總延長1385公里。
2006年、2007年煙大鐵路輪渡和金窯復線電氣化鐵路相繼開通和運營,海鐵聯運體系覆蓋了東北主要物流節點城市,大連港集裝箱鐵海聯運量連續11年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在校物流專業學生8000多人
由學歷教育、職稱評定和后職業教育三個層面構成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全市10余所大中專院校開設物流專業,在校物流專業學生8000多人,每年物流專業畢業生約2000人。2005年,我市率先開展物流初、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試點工作,將物流專業技術資格作為工程系列下設專業,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中。2006年市政府實施了物流人才“百千萬”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培養高、中、初級物流管理人才200人、1000人和10000人。
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全面啟動
我市物流行業主管部門市港口口岸局局長才力說,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不僅直接關系到國際航運中心能否建成,而且關系到大連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水平,關系到大連的投資環境,關系到企業的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按照中共大連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的總體要求,全市物流業統計指標體系已經建立,物流資源信息普查已全面開展,扶持全市物流業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也將陸續推出。計劃用5~10年的時間,培育2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綜合型物流企業,培育30家通過國家認證的3A級以上物流企業,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力爭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地區綜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務質量最好的國際物流中心。
2009年,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全面啟動。制定了《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發展規劃》。按照這個規劃,力爭到2020年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多式聯運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同時,以大連為核心、哈大鐵路為主軸運輸線、遼寧濱海大道和東北東部運輸通道為兩翼的東北地區國際物流通道基本形成,區域物流空間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投資3億元的穆棱內陸干港項目正式啟動,東北地區內陸干港建設得到強化。預計2009年大連港完成集裝箱鐵海聯運量25萬標箱,有望連續第12年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物流園區和物流信息網絡建設不斷加強。全市物流園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平臺運營內容不斷豐富;全市物流業發展規模迅速增長,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物流成本呈下降趨勢,促進了全市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2010年主要有五項工作要做
——全面落實《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發展規劃》,加快構建以大連為中心的東北亞國際物流體系。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以大連為核心、以東北亞各主要城市為節點的物流通道。
——堅持擴大物流市場需求與改善物流供給相結合,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通過有效的政策手段,多措并舉力促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發展。
——繼續培育和引進具有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品牌物流企業,形成一批帶動示范作用明顯,能夠提供全程化、專業化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帶動全市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進一步加強物流信息平臺和網絡建設,引導現有物流網絡平臺在信息和業務方面進行整合,建立與東北地區及全國其他主要城市物流信息平臺系統互聯、信息共享的核心物流網絡體系。
——統籌規劃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經營集約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增強物流業對其他產業的支撐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