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智能電網搶占能源發展制高點
2009/11/24 20:40: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建設智能電網搶占能源發展制高點國際金融危機尚未遠去,哪些產業能成為下一波經濟增長的制高點?
美國總統奧巴馬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和智能電網建設等領域。
8 月 5 日,奧巴馬在印第安納州北極星公司說:“我們不僅僅要成倍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能力,還要建立一個更堅強、更智能的電網。”而在美國的堅強智能電網計劃浮出水面時,萬里以外的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研究和發展早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中國走在世界前面
7 月中旬,國家電網公司來了兩位美國客人——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
吸引兩位美國部長前來的是中國在堅強智能電網和特高壓輸電技術方面的發展。
中國要打造的堅強智能電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過先進的設備技術和控制方法,實現安全、高效運行的電網。它既可以減少長距離輸電的損耗,也有利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性能源的并網利用。
中國是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先行者。為了解決中國能源主要分布地與主要消費地不一致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今年 5 月,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表示,將分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到 2020 年,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并非中國一家在做。在美國,今年奧巴馬總統上任之后即提出要建設智能電網。但是,那時美國所提的智能電網與中國不同,其重點是研發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電源并網技術;同時,發展智能電表,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價格時段使用電力。
然而,據國家電網公司透露,在訪問國家電網公司以后,駱家輝表示,美方非常認同國家電網公司發展智能電網過程中提出的統一標準、加強規劃、以信息技術作基礎、注重互動的目標和原則,期待國家電網公司在此領域能夠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隨后,在 8 月 5 日的講話中,奧巴馬明確提出,要建設一個可實現電力在東西兩岸傳輸的新的智能電網。奧巴馬坦言,“很久以來,我們在這一創新性領域沒有作為,而中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
“奧巴馬提出要建設在距離約 4500 KM 的東西兩岸傳輸電力的智能電網,并強調‘更堅強、更智能’,這說明美國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的理念已與中國相似,美國要建的將是一個類似于中國的大范圍的堅強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說。
長期以來,我們在重大科技項目方面往往只能對西方亦步亦趨,而這一次,中國走在了世界前面。
新能源革命倒逼電網智能化
投資 15000 ~ 18000 億元,在沿海營建 3000 ~ 5000 個近海人工島,上面建 12000 ~ 15000部超導風力發電機,這樣就可形成 4 億 KW 以上的風電裝機容量,相當于中國現有裝機容量的一半……這是中國科學院教授、著名能源專家武建東對于發展海上風電的美好愿景。除了海上風電,武教授還希望開發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區的太陽能,通過大規模開發這些可再生能源,我們就可以從容應對礦物能源終將耗竭所帶來的危機。
但是,這些美好的設想要變成現實,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要能上網利用。然而,以目前的技術條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性能源的大規模利用,會對電網造成嚴重沖擊,影響電網的安全性。
出路只有一條:建設強大、堅固、有力、互動、高效、靈便的智能電網。只有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才能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集約化開發、遠距離輸送和高效利用,實現各類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和用電設施并網接入標準化和電網運行控制智能化。
“智能電網建成后,消費者既可以是電力客戶,也可以讓自己生產的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生物沼氣等并網利用,從而成為小型電力供應商,這個轉變將使人類消費能源的方式發生歷史性革命。”武建東說。
據有關專家測算,到 2020 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 5.7 億 km,占總裝機容量的 35%;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 4.7 億 T 標準煤,減排 CO2 13.8 億 T。
2020 年,這也將是國家電網公司規劃的堅強智能電網大功告成之時。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葛正翔表示:“屆時,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 35%,分布式電源實現‘即插即用’,智能電表普及應用。”
“整合或改造傳統的電力流程,其本質就是更有效地重組人類的能源體系,改造人類基本的生產方式。以智能互動電網重塑全球電力體系是危機時代人類提高能源效率的最佳捷徑。”武建東認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面臨著一次使電力體系效益最大化的歷史機遇,誰掌握了智能互動電網,誰就主導了下一代全球能源的戰略發展能力。它是以科技創新再造國際分工的最大的和平紅利。中國必須擁有這個制高點,也一定能夠擁有這個制高點。”
特高壓技術助推智能電網建設
“中國的智能電網是以智能和技術為依托,全面體現于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 6 個環節。”葛正翔表示,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功效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將成為核心環節。
特高壓電網是指 1000 KV 交流和 ±800 KV 直流輸電網絡。這是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網架基礎。特高壓電網具有遠距離、大規模的電力輸送能力,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1000 KV 輸電線路的自然輸送功率約為 500 KV 輸電線路的 5 倍,電阻損耗約為 500 KV 輸電線路的 1/4,可節約線路走廊土地資源約 2/3……
“我國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的 76% 分布在西部與北部地區,80% 的水能資源分布在西部地區,但 75% 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因此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提高全國范圍內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盧健說。
今年 1 月,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 100 萬 V 交流輸變電項目——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運,這標志著中國成功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特高壓建設核心技術。
根據國家電網下一步規劃,到“十二五”初期,國家電網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電網,將陜北、晉東南煤電基地的電力輸送到華中、華東地區,將蒙西煤電基地電力送到華北、華東地區,將西南水電送到華中、華東地區。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發展了 1000 KV 特高壓技術。“美國下一步要搞 4000 km 以上的輸電網絡,很可能也會選擇特高壓技術,因為要實現長距離輸電,特高壓是最經濟的。”胡兆光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