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銷售火爆與汽油消費疲軟之謎
2009/11/26 21:47: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汽車銷售火爆與汽油消費疲軟之謎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和保有量的大幅上升在全國汽油消費上并沒有得到體現。這種異常現象令一些分析人士百思不得其解。
汽車銷量和汽油消費量的脫節引發了各種可能的解釋,甚至是一些值得懷疑的遐想:一種理論是,政府和國有企業利用刺激資金購買新車來補貼本土汽車生產商,之后把這些車放到一邊,或是重新變成廢舊金屬。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也加入了這場論戰,它最近公布了一份題為《神秘的汽油》(Mysterious Gas)的研究報告,重點考察了中國汽車保有量增加背后的推動力量。中國汽車保有量今年有望增長近25%。
渣打銀行王志浩(Stephen Green)帶領的駐上海分析師們寫道,三季度中國汽車銷售火爆,不過汽油銷售看來卻仍在“慢車道”上。
渣打銀行的分析師們反對“放到一邊任其生銹”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中國政府是最終的買家。王志浩說,更有可能的解釋是,中國消費者開始變得理性。在燃料價格高企和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家庭被迫精打細算過日子,即使是買了更多的車,開的卻更少了。
王志浩說,今年收入增長放緩,這或許意味著人們車開得少了。
總體來看,他們甚至可能更多地是呆在家里,乘公共汽車出行的年增速從約10%降到了約5%,削弱了交通運輸業中這個主要汽油消費群體的需求。
更省油的汽車
毫無疑問,中國汽車銷售在快速增長。今年前9個月,包括轎車、小巴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在內的新車銷量約為72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42%。
假設大部分10年以上的車都已報廢,如果四季度銷售保持強勁勢頭的話,今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有望增長約24%,至3,200萬輛。
據渣打銀行援引能源行業出版物《中國油汽新聞》(China Oil, Gas and Petrochemicals)的數據,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汽油消費量上升了10%。
王志浩說,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和汽油需求增長之間的差距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即汽車燃油效率提高。
證據就是,消費者放棄“油耗子”,轉而選擇更節能的車型。
受減稅和其他政府刺激措施的推動,在今年目前為止銷售的全部汽車中,1.6升排量以下的汽車占了約70%,較2008年的62%有所上升。
與此同時,貨運的影響則沒有這么清楚。由于貨運的增長隨著工業活動的萎縮而陷入低迷,今年初運行的貨車減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貨運增速很快恢復,可能是因為基礎設施支出開始奏效。
2008年四季度工業活動開始下滑,削弱了通常這一占中國汽油消費40%的行業的需求。王志浩說,這與加油站的汽油銷量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卻顯示了整體需求減弱。
燃料價格上漲
與此同時,盡管2008年底石油價格下滑,燃料價格卻并沒有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精煉汽油的價格從峰值到谷底跌了7%,不過仍保持在比兩年前高20%的水平。
王志浩說,在美國消費者享受著便宜得多的汽油之際,中國消費者卻沒有。
在中央政府下令將不必要支出削減20%以后,地方政府很可能也減少了燃料消費。
王志浩說,此外,中國零售層面上的汽油消費數據并沒有那么準確。沒有哪個中央機構利用準確的方法統計這類數據。
他說,《中國油汽新聞》數據的缺點之一是,往往不包括獨立加油站和煉油廠的數據,而著重于兩家大型國有煉油廠的數據。他們也不考慮煉油廠的庫存變化,這種疏忽可能會導致巨大的波動,最終在跟蹤真正的需求時出現誤差。
他說,質疑“政府是神秘買家”的理論還有一個理由,即進口汽車也和國產汽車一樣銷售火爆。
戴姆勒(Daimler AG)周一說,預計今年在華銷量增長65%,至6.5萬輛。同樣,今年前10個月,寶馬(BMW AG)的銷量增長了37%,寶馬預計剩余的幾個月中銷量會進一步上升。
王志浩說,很難想像地方政府會下令支持寶馬和奧迪(Audi),我們并不反對質疑官方數據的做法,但光懷疑是不夠的,這樣的質疑至少應該有些證據支持才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