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憂外困:農藥行業面臨兩難境地“
2009/12/6 14:40: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內憂外困:農藥行業面臨兩難境地““與去年相比,雖然公司的銷售業績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出口還是下降了10%左右,尤其是殺蟲劑的銷售,下降幅度較大。而且今年的銷售工作比以往都做得艱難許多。”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鄧德峰向記者感慨道。實際上,很多農藥企業并不如沙隆達這般幸運,據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全國有不少于三成的農藥企業是虧損經營的。農藥行業面臨的困境讓很多企業興奮不起來。
縱觀近年來國內農藥市場,我國農藥產量持續增長,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態勢。今年,產能過剩的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化學原藥產量已達到116.8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5%。而我國每年的農藥使用量基本上穩定在30萬噸左右。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農藥的市場銷售形勢面臨著產量增加、出口不暢的尷尬局面。據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對湖北、江蘇、廣西、山東等30個省(區、市)的50家農藥生產企業、136家農藥經銷網點的監測顯示,今年1—7月,我國農藥市場整體價格連續下降,雖然3月份和6月份是農藥大量用藥季節,降幅有所趨緩,但整體上農藥的價格一直在低位運行。7月份,農藥企業的出廠價格同比、環比均有較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別為14.83%、20.86%。國際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上半年,以出口為主的農藥生產企業都面臨出口訂單減少,出口價格大幅下滑的局面。今年1-6月,農藥行業出口遇冷,農藥出口量和出口額雙雙下降,出口量不足55萬噸,同比下降10%左右,出口金額22.93億美元,同比下降 38%左右。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張延秋告訴記者,造成當前農藥需求下降、價格下跌的原因有三個:一是金融危機對行業影響超預期,出口下降加劇國內供需矛盾;二是今年棉花、糖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而且從全國范圍來講,病蟲害發生也比往年偏輕,因此對農藥的需求偏低;三是農藥行業重復建設的多,自主創新的少。雖然已經有3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但與國外農藥企業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