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天然氣發展前景廣闊
2010/3/15 18:21: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天然氣發展前景廣闊作為國內主要的天然氣生產商之一,中國石化近年來大力推進“天然氣大發展”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川東北的普光、元壩、通南巴,川西的新場、大邑,北方的鄂爾多斯,東北的松南,天然氣勘探四面突破;普光、大牛地、松南,大氣田建設迅速推進;川氣東送、榆濟,天然氣管線建設快馬加鞭……天然氣探明儲量和產能成倍增長。中國石化成為推動國內天然氣快速發展的主力軍。
特別推出了一組關于中國石化“天然氣大發展”的專題報道,對近年來中國石化推動天然氣快速發展的狀況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希望通過這些報道,能初步反映中國石化近年來在推進天然氣發展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展現中國石化人在天然氣勘探開發建設中迎難而上、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的良好精神風貌,揭示中國石化在天然氣發展上面臨的諸多挑戰,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國石化的天然氣大發展。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天然氣勘探不斷獲得重大突破,發現了一大批大中型氣田,儲量產量快速增長,同時相繼建成了一批天然氣長輸管線,開拓了天然氣消費市場,實現了天然氣工業快速發展,展現了我國天然氣工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開發潔凈天然氣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是天然氣資源大國,發展天然氣是大勢所趨。
天然氣工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
我國天然氣工業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形成了天然氣發展的大好局面。
一是天然氣儲產量快速增長。“十五”以來,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已經駛入快車道,先后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鶯-瓊、東海、松遼等盆地獲得天然氣大發現,基本形成了川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海上等一批天然氣生產基地。2000年~2007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3.6萬億立方米,年均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5199億立方米。2007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達6545億立方米,比2006年增長14%,天然氣產量從2000年的262億立方米增長到2007年的693億立方米,年均增產62億立方米。200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世界排名第九位,首次進入世界前10名,成為世界產氣大國。
二是海外天然氣開發利用進展良好。近10多年來,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三大國有油公司為主體的中國油公司海外業務已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07年底,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已有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4300億立方米,海外天然氣作業產量和權益產量已分別達到80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我國首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已開工建設,中俄、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正在論證。LNG引進已有實質性進展,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已建、在建和規劃的國內LNG項目共有16個,其中廣東LNG項目已于2006年建成投產,在建的項目有福建莆田、上海洋山、山東青島、浙江寧波、江蘇如東項目,已啟動的項目還有遼寧大連、河北唐山項目。2008年我國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達300多萬噸。
三是全國天然氣骨干管網已具雛形。自“十五”以來,隨著澀寧蘭、西氣東輸、陜京二線、冀寧線、忠武線等重要管線陸續建成,大大改善了我國天然氣輸氣管網格局,目前管道總長度達到3萬多公里。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等骨干管線正在建設,已建成川渝、華北、長江三角洲等地區比較完善的區域性管網,完成了中南、珠三角地區的區域性天然氣管網主體框架,初步形成了以國內陸上天然氣為主,以海氣、引進LNG為補充的多元化供氣格局。
四是天然氣市場不斷拓展。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東北、環渤海、長江三角洲、中南、西南、東南沿海、西北七大區域不同類型的天然氣消費市場,其中西南地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和西北地區是我國天然氣主要消費區域,約占全國消費量的70%。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天然氣消費量從2001年的264億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673億立方米,年均增長近7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結構正在向多元化轉變,城市燃氣正在成為第一大用氣領域,發電用氣所占比例也有明顯增加。
天然氣勘探開發程度低、發展潛力大
我國未來的天然氣勘探開發還將繼續快速發展,天然氣儲量將保持高位增長態勢,天然氣產量將會持續增長。
天然氣資源總量大。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天然氣的國家之一,是天然氣資源大國。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評價成果,我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5.03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22.03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松遼、東海、瓊東南、鶯歌海和渤海灣等九大盆地。此外,我國埋深2000米內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36.81萬億立方米,煤層氣可采資源量10.87萬億立方米。初步預測還有豐富的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
天然氣勘探開發程度低。到2007年底,我國累計探明氣層氣可采儲量3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平均探明程度僅16.7%,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左右),還有待發現的常規天然氣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松遼、柴達木、鶯歌海、瓊東南和東海陸架盆地的待發現常規天然氣可采資源量都超過5000億立方米,其中塔里木盆地是待發現常規天然氣可采資源量最多的盆地。在2007年底以前的已探明地質儲量5.86萬億立方米中,已投入開發儲量2.2萬億立方米,已開發的儲量僅占總儲量的37%,還有3.7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待開發。煤層氣資源的勘探開發還處在初期階段,僅有少量探明儲量和產量。
天然氣增儲上產潛力大。2000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儲量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勢頭,近6年新增天然氣地質儲量連續保持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預示了天然氣勘探發展的美好前景。據有關機構預測,2011年~2020年年均新增氣層氣地質儲量5000億立方米;2021年~2050年年均增長氣層氣地質儲量4000億~7000億立方米。 2010年氣層氣產量為900億~950億立方米,2020年氣層氣產量為1900億~2100億立方米;在2025年左右進入高峰期,高峰氣年產量為2400億~2800億立方米,能夠穩產到2050年以后。預計2010年我國煤層氣產量可達100億立方米,2020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500億立方米。
發展我國天然氣的戰略舉措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要以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持上中下游一體化協調發展,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戰略上要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國內資源,加強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我國天然氣發展首先要立足國內,要把國內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放在首位,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不斷發現儲量,增加產量,為天然氣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在近中期,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戰略布局是立足中部、發展西部、加快海上、擴大東部,加大以塔里木、四川和鄂爾多斯盆地為重點的八大氣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擴大常規天然氣生產規模,實現天然氣儲量、產量的快速穩步增長,建立和擴大一批大中型天然氣勘探開發基地,夯實資源基礎。同時積極探索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展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評價和開發試驗,適時推動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商業化開發,進一步拓寬資源補充和產量增長領域。
二是實施全球資源戰略,加快海外天然氣引進。引進國外天然氣是彌補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實現氣源多元化,供氣網絡化,提高我國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措施。實施全球資源戰略,優選目標資源國,積極開展海外天然氣勘探開發和貿易等業務,通過管道天然氣和LNG等途徑,加快海外天然氣引進步伐,利用國際市場調劑資源余缺,優化資源配置。針對海外的天然氣勘探與開發,需要國家統籌協調,在資金和技術方面采取特殊鼓勵政策和措施,減小企業承擔的經濟風險。通過外交途徑妥善處理國際關系,為進入資源國市場和保證其環境穩定創造條件。
三是堅持上中下游一體化,實現天然氣產業協調發展。天然氣產業的鏈式結構決定其資源、管網、市場的三位一體性,必須保持資源、管網、市場的配套建設和運行,實現協調發展,提高整體效益。目前我國天然氣工業整體上尚處在早期階段,天然氣工業體系尚不成熟,上中下游的發展還不平衡,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上中下游協調發展的問題,努力完善天然氣工業體系,保證整個天然氣工業健康順利發展。根據“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原則,加快主干管網、LNG接收站、調峰及儲備設施建設,盡快形成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網和輸配系統,實現供氣多元化、輸配網絡化和運行安全化。以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為指導,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合理調節產銷關系,優化消費結構,促進天然氣合理利用,提高天然氣產業整體效益。
四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國內外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和進步是推動油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我國“六五”以來開展的天然氣科技攻關成果就是很好的證明。我國在天然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和利用上仍然面臨許多難題,如海相天然氣勘探理論、高含硫等特殊天然氣藏開發技術、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天然氣管道和利用水平落后于天然氣工業發達國家等,這些都是制約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需要大力加強天然氣科技攻關,進一步發展中國天然氣地質理論,建立和發展適合中國天然氣地質特征的勘探開發技術系列,加強天然氣管道建設和技術開發。同時,繼續深化天然氣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機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做到產、學、研緊密結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0年男士化妝品市場現狀分析及預測
- 下一篇:2010年一季度棉紗價格上漲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