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資保險機構布局海外市場
2010/6/9 14:52: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資保險機構布局海外市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其中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保險的支持。1997年至今,我國保險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從 1997年的12.2億美元上升為2009年的129億美元,增長超過10倍,年均增長率21.72%,但進口遠遠大于出口,其出口波動性很大。出口方面,我國保險受國際經濟環境和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程度的影響很大,國際金融危機、入世等都對應了出口的劇烈波動:1998年我國保險出口大幅增長120.69%,1999年、2000年大幅下跌46.88%和47.06%,2001年又大漲110.19%。2007年和2008年連續保持 64.96%和52.99%增幅,2009年增幅又下降到15.69%。進口方面,由于我國貨物貿易和外商來華直接投資一直快速發展,而貨物貿易、外資企業多選用境外保險公司或用外幣支持保費,導致保險進口保持快速增長,從1997年的10.46億美元增長為2009年的113億美元,增幅高達11倍。
我國保險服務貿易主要是以商業存在的形式為主。保險服務總量的迅猛發展伴隨著保險機構的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末,全國共有保險集團公司8家,保險公司 12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0家。其中,外資保險公司53家,包括外資財產險公司20家,外資壽險公司27家,外資再保險公司6家,這53家境外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990余家營業性機構,另有8家境外保險中介機構也已在華開展業務。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為2052億元,較年初增長34.56%,占全部保險公司總資產的5.05%。
外資保險機構大規模進入中國的同時,中國保險機構根據國家“走出去”戰略積極布局海外。截至2009年末,共有 16個中資機構在境外設立了44家營業性機構,其中9家設在歐美、1家設在大洋洲、3家設在亞洲、31家設在港澳地區。
我國保險服務貿易總量上增長迅猛,但一直保有巨大的逆差。主要原因有:我國保險業起步晚,基礎差,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金融創新不足,國際競爭力較弱,出口形式單一,規模較小,波動性大,同時面臨一定的政策性壁壘,如歐盟、日本設置了很高的行政壁壘、法律壁壘。尤其是在再保險方面,我國保險公司可分保項目不足、產品和業務拓展不足,在有限項目上存在惡性競爭,且國外再保險公司紛紛涌入,又有部分外資公司等為了股東及母公司的利益,采取多種形式迂回與尚未在我國境內營業的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安排分保業務,造成再保險市場持續逆差。此外,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多用FOB、進口多用CIF,導致與貨物貿易相關的保險服務多為我國的保險進口,貨物貿易規模越大,保險進口總體上也越大;我國外資企業多由境外總公司等統一投保,或沿用境外總公司的保險服務商,所以我國今年來FID持續增長也使得保險進口趨向增長。
我國保險服務機構走出去,主要集中于香港地區、英國、美國等市場開放度較高的國家,主要服務領域是財產險,相關機構的風險意識和國際適應能力有待提高,國際性人才儲備不足。在市場開拓中與國際巨頭相比缺乏規模優勢和分銷渠道。
我國保險服務貿易雖然逆差較大,但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和競爭,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促進了產品創新、網絡拓展、經營管理理念更新。2009年西方國家普遍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遭受重創,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市場影響力和業務發展受到巨大影響;而中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經濟復蘇很快、國際地位相對增強,加上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增強、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相對實力上升,使得保險服務貿易進口出現了1997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保險服務貿易出口不降反升。
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到達4.2%,其中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0.0%。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和中國經濟增速恢復強勁,為保險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國際貿易境外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亞元構想等將進一步為中國保險服務貿易增長提供動力。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中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的發展等,將進一步提升中國保險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因此,預計未來數年內中國保險服務貿易將保持穩步增長,逆差將逐步縮小。發展保險服務貿易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險服務提升,保險支出增加,可以降低家庭儲蓄、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證券市場:融資融券試點范圍擴大
- 下一篇:鉆進式井壁取芯器首次在冀東油田成功應用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