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電力外送的發展趨勢與建議
2010/8/31 14:43: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西北電力外送的發展趨勢與建議一、西北地區電力外送的優勢
(一)西北地區的資源優勢
煤炭資源優勢:西北地區煤炭資源非常豐富,遠景預測量為29420億噸,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保有儲量為3081億噸,約占全國的30%。西北地區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陜西的陜北和關中地區、寧夏的寧東地區、甘肅中部的華亭地區以及新疆的烏昌吐哈地區。西北地區煤質好,價格低,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的價格遠低于中東部地區的平均煤價。
水電資源優勢:西北地區水力資源較為豐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8982萬千瓦,約占全國的13%,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游、黃河北干流、長江支流漢江上游河段和新疆伊犁河流域。西北地區水電工程開發條件好,具有淹沒損失小、移民搬遷少、工程投資省、上網電價低、調節性能好、綜合效益大等特點和優勢,因此其上網電價相對較低,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風力發電資源的優勢:西北地區的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率高,西北地區的風能資源總儲量達15.7億千瓦,其中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7億千瓦,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九大風區”。目前,國家已經規劃在甘肅、新疆建設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
(二)西北地區電力外送的市場空間優勢
1、受端市場的經濟發展擴大了電力需求空間
由于受端地區(中東部地區)經濟基礎雄厚,發展勢頭良好,其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較高水平。預計201l—2020年京津冀魯地區、華中地區(含川渝)、華東四省一市的GDP年均增長約為8.3—9.0%;從長期來看,中東部受端地區對能源的需求仍將不斷增加。但是受端市場當地能源資源較為匱乏,同時受鐵路、海運的運輸能力限制,部分地區在用電高峰期仍會拉閘限電。因此,受端市場將需要更大范圍地優化配置資源,加大區外受電規模,滿足該區域對電力的需求。
2、西北地區的電價在受端市場的價格優勢
西北地區平均電能開發成本較低,雖然在不同省之間、不同送電電源之間的上網電價和發電利用小時存在差異,但相對于華中、華東區域的電價來說,整體仍具備競爭優勢。西北區域內的火電平均標桿電價為0.288元/千瓦時,而華中區域火電平均標桿電價0.4101元/千瓦時。0.1221元/千瓦時的價格空間,是西北電力外送市場有力的價格競爭優勢。
二、西北地區電力外送的發展趨勢
(一)西北電力外送將促進西北區域內高電壓等級輸電網的擴建
我國未來煤電基地主要布局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西北新疆煤電基地和陜北煤電基地距離東部負荷中心在2000—3000km以上,如此遠距離大規模的電力輸送,遠遠超出了常規電壓等級電網的承受能力,只有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才能滿足未來我國能源基地遠距離大規模送電的需要,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煤電、水電基地通過特高壓送電至中東部負荷中心地區,研究表明經濟性優于輸煤,輸電落地電價較受端地區上網電價低約0.03—0.10元/千瓦時。因此,為集約化開發西部能源基地,將西北的電力遠距離送到華中、華東等受端市場,必將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電網的擴建,以緩解中東部的電力需求。
(二)西北電力外送將促進外送通道多方位建設
為了確保西北地區向受端地區安全可靠供電,構建長期穩定的電量購銷關系,落實國家能源資源戰略流向,有序擴大電力外送市場容量,電力外送通道的建設也將逐步擴大,形成多通道、多方位和多聯網形式的發展趨勢。根據西北區域通道建設規劃,至2020年西北地區將形成向華北、華中、華東、西藏等地區的電力外送通道,主要規劃通道有:寧夏寧東至山東青島通道、寧夏太陽山至浙江紹興、陜西彬長至江蘇、新疆哈密至河南鄭州、甘肅酒泉至江蘇、陜西至山西等通道。
(三)西北電力外送將促進西北電力交易市場的發展完善
隨著電力外送市場的擴大,結合目前電力市場建設的實踐,西北電力外送市場交易也將從初步階段向成熟階段逐步發展完善。
西北電力交易市場的初步階段:市場交易從完善和規范跨省、跨區電能交易起步,建立統一開放的西北區域電力交易平臺,開展發電企業直接參與的跨地區供電競價交易;按照節能發電調度的原則,規范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間的年度合約交易;推進“以大代小”的發電權交易和水、火電置換交易;在具備條件的省(區)試點大用戶與發電企業間的直接交易,在區域電力交易平臺開展大用戶與發電企業間的高低匹配交易,推進電能輔助服務的市場化進程。
電力交易市場的成熟階段:在西北區域電能交易平臺建立健全后,建立以中長期合約交易為主、現貨競價為輔的電能交易體系。開放西北區域電能交易平臺,建立規模型電力外送市場。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平高效的西北電力市場。
(四)西北電力外送將促進清潔能源在外送電量中的比例不斷上升
西北地區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對擴大我國節能減排及環境生態壓力,帶動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但是,西北地區風電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風力發電不同于歐洲的分布式發電,需要集中上網。其次,風電具有隨機性、間隙性等特點,必須搭配建設一定比例的火電電源或水電電源為風電調峰,這樣就會同比例增加火電、水電電源的上網電量,進而增加西北地區總的發電量,使得增發電量通過外送通道輸送到受端市場消納。因此,隨著西北清潔能源的發展,以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也將隨外送市場的擴大而不斷增加外送電量比例。
三、結論與建議
(一)堅持科學規劃、統籌發展,為電力外送奠定堅實的送端場基礎
按照“保證區域內電力需求,加大外送”的原則,統籌電網規劃和電源規劃。針對局部電網結均的現狀,突出強化電網規劃與電力外送的銜接。堅持基本建設與更新改造并舉,實現為擴大電力外送將各級電網有機銜接、協調發展。以電網規劃引導電源發展,確保電源規劃與電網規劃有機銜接。進一步深化西北電力外送規劃研究,尋找多個外送通道,擴大外送規模,做好規劃的科學修訂。
(二)消除省間壁壘,加快建設競爭、有序、開放的電力外送市場
目前,我國電力市場的省際分隔,形成了市場壁壘,主要原因是由于區域壟斷造成的,雖然國家通過電力改革,實現了政企分開,但電網還是壟斷經營和管理,這種區域性的電力壟斷,必然導致區域性的市場壁壘,加重了電力外送的阻力。隨著西北區域內多種電源的不斷建設,這就為跨省區域內實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建立區域電力市場創造了條件。同時,電力外送也需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消除省間市場壁壘,支持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是實現“西電東送”、擴大外送市場的體制條件。
(三)鼓勵發展清潔能源,淘汰小火電
在擴大電力外送的同時,應鼓勵清潔能源的發展,可以考慮制定環保折價標準。即在競價上網形成市場價格后,根據電廠發電排放污染程度進行折價,上網電價減去排污折價后,才是電廠所獲取的最終電價。由此,不污染的不折價,少污染的少折價,污染重的多折價,從而造成最終電價的差異,鼓勵發展清潔能源,尤其是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水電等。發達國家都有類似政策,否則西北大規模的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開發和利用是很難成氣候的。同時,西北地區要加快淘汰小火電。為接納新的清潔、廉價能源騰出空間,逐步改變小火電造成的環境惡化和電價高的局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