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空貨運維權運動
2010/11/11 16:51: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航空貨運維權運動目前包括英國航空公司(簡稱“英航”)、法國航空公司(Air France)、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大韓航空有限公司(Korean Air Lines Co. Ltd)和日本航空公司(簡稱“日航”)在內的15家跨國航空公司,承認其共謀行為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涉嫌操控航空貨物運輸的價格。這些公司大多在中國開展業務,中國的代理人和貨主也成為“受害者”中的一分子。
現在,北京雷曼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正在征集中國貨主進行跨國訴訟的索賠。但截至9月8日,還沒有任何貨主或者貨代公司主動聯系郝俊波。
“這并不僅僅是一宗跨國訴訟的法律問題,而是觸碰到中國航空貨運業的潛規則,更反映了航空貨運市場強弱懸殊的格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解讀此次的維權“遇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經手過2004年包頭空難等案子的郝俊波,原本對此次的貨運維權很有信心。
“涉嫌壟斷的價格共謀在各個行業都有案例,現在查明的是LCD(液晶顯示器)和航空貨運業,證據簡單清楚。我們現在面向國內召集受害貨主,但直到現在也沒有明確的客戶找我,很奇怪。”
2000年1月1日以來,國內外航空公司紛紛在正常航空運費之外,向貨主、貨代企業收取燃油附加費。“比如‘9·11’事件后的安全附加費,伊拉克戰爭后的戰爭風險附加費、美國海關附加費等。”這些附加費不僅遠遠高于航空公司實際成本,而且存在各航空公司惡意同謀、損害航空運輸服務購買者權益的重大違法嫌疑。
2006年2月以來,美國、加拿大、歐盟陸續對各涉嫌航空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分別對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簡稱“國泰航空”)、法國航空公司、荷蘭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公司、大韓航空公司、千塔斯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等大型航空公司處以總計12.74億美元的罰款。
除了罰款之外,這些航空公司巨頭們還面臨著集體訴訟。比如法國貨主協會、德國貨主協會等已經開始在美國聯邦法院紐約東部地區法院,向涉案的航空公司提出了反托拉斯法訴訟。
“在美國,被告漢莎航空公司被起訴后不久就與原告達成和解協議,支付8500萬美元。”郝俊波喜歡用成功的案例來吸引客戶,但中國有大量受害貨主,“卻沒有人跳出來”。
事實上,早在2009年,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簡稱“中航協”)就開始組織下屬的會員企業進行境外維權,并且聯合美國集體訴訟退款有限責任公司(CAR公司)在美國進行合作。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負責此事的文化交流部部長王偉賓(音)告訴記者,中國目前有3000余家貨代公司,愿意參加集體訴訟的只有100家左右。“維權之路走得很辛苦。”他不無感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近月食品價格漲勢迅猛
- 下一篇:央行上調存款金準備率0.5%為哪般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