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行業產能過剩 產業有望出臺新機制
2010/11/23 10:25: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水泥行業產能過剩 產業有望出臺新機制其出口主要特點有:
一、6月份以來月度出口量保持平穩,均價逐月回落。自今年1月份廣東省水泥出口量價達到峰值后,出口量價均呈逐月回落的態勢,1月份出口7.3萬噸,同比增長73.0%;出口均價為每噸52.7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2月水泥出口量價為最低值,出口3.1萬噸,同比下降46.3%;出口均價為每噸55.1美元,同比增長10.8%。
二、全部以一般貿易出口。今年前3季度,廣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水泥2827.4萬美元,增長5.8%。
三、香港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前3季度,出口至香港40.4萬噸,下降0.01%,占同期廣東省水泥出口總量(下同)的79.4%;同期,東盟出口3.7萬噸,增長254.2%;澳門出口2.9萬噸,下降52.2%。
四、外商投資企業主導出口。前3季度,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水泥39.4萬噸,下降6.4%,占77.4%;私營企業出口11.4萬噸,增長9.3%。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目前國內外尚無一種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水泥行業的供求矛盾不斷加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2009年歐、美、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陷入持續衰退,房地產等行業蕭條,水泥市場需求急劇萎縮。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形勢逐漸好轉,2010年國際市場水泥需求將明顯增加。巴黎銀行預計2010年全球水泥消費量增長3%,除東歐和西歐略降1%以外,其他地區都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國際市場需求明顯增長給中國水泥提供了良好的出口機遇。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中國水泥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1.1倍,導致高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初顯。預計到2010年底,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有望超過20億噸,這就意味著即使淘汰了全部落后產能,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產能也將超過市場需求。但是,當前我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仍然突出:
一是投資過熱導致產能過剩格局更趨嚴重。由于國內水泥需求旺盛,企業盈利能力較強,2010年我國水泥行業繼續保持高速擴張態勢。近年來,隨著基礎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興起,水泥行業不斷發展。尤其是國務院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措施,加大鐵路、公路、農村民生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刺激了水泥生產。然而伴隨宏觀經濟調控、基本設施逐漸完善,水泥需求也將逐漸減少,水泥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嚴酷。盡管出口大幅增長,但從整個行業來看,由于缺乏合理布局,面臨著重復建設的風險,結構性過剩和區域性過剩的壓力較大,無序競爭依然較為嚴重。
二是成本上升導致行業盈利水平趨于下降。隨著近期上游煤電等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后期水泥行業盈利水平可能會趨于下降。2009年11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全國非居民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 ,也將增加水泥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
三是宏觀調控累積效應顯現。近年來,中國相繼出臺了《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水泥工業發展產業政策》、《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等指導性政策,提高水泥投資門檻,嚴格審批新建水泥生產線項目,并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受經濟下行預期、國內基礎建設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等影響,國內水泥需求也開始進入低迷期,國內水泥產量增速放緩。國內外需求萎縮,將使中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
為此建議:一是提高區域內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加強溝通交流,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行業整體價值;二是通過提高水泥行業的準入標準,并建立一套行業退出機制,將產能落后、能耗大的企業逐漸淘汰或整合,以提高行業的生產效率,保護國內的生產環境;三是鼓勵行業協會統一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走出去,逐步形成穩定的出口市場,提高水泥產業的抗風險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