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10年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1/3/7 15:23: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未來10年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國也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培養和發展新能源產業是重要的工作任務,其中包括發展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未來10年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長空間相當廣闊,是未來高成長的主要領域之一。
快速發展前景廣闊
1月初公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預測,到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3億千瓦,相當于13個三峽電站;總發電量可達4649億千瓦時,相當于取代200個火電廠。該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達到1380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當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國家,當年新安裝風機總數達到10129臺,平均每天27臺,相當于每小時就豎起一臺風機。與此同時,累計裝機達到258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二。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2009年的新增裝機增長率達124.3%,也是連續第四年的翻番增長。目前,全國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進展迅速,到2009年年底已經總共有24個省、自治區建立了自己的風電場。”
然而,在李俊峰看來,中國風電的發展還僅僅是拉開了序幕,“真正的演出還沒有開始”。
同樣,在剛剛閉幕的第五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論壇上,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也指出,一度集中在以德、法為主的歐洲地區的光伏產業,逐漸在中國崛起。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8千兆瓦,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有關專家表示,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具備大規模開發潛力,未來我國新能源發電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據專家分析,我國核電廠址資源豐富,現有廠址可支撐裝機1.6億千瓦以上,經過進一步勘查選址,遠期可滿足4億千瓦裝機。我國陸上和沿海50米高度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超過25億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東北、西北、華北)和東部沿海地區;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區,可開發裝機規模超過20億千瓦。
從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十二五”期間新能源建設力度加大的趨勢已經明確。2010年至2020年,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累計拉動5萬億元的投資,其中包括發展新興能源的投資,間接帶動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的投資。規劃期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增加社會就業崗位1500萬個。
在風電開發方面,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風電開發,統籌落實市場消納,做好輸電規劃,繼續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爭取并網風機累計達到5500萬千瓦”。
同時,我國風電開發已逐漸由陸上風電向海陸風電雙重發展。2010年2月,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聯合下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海上風電建設。
在太陽能利用方面,我國今年將繼續在西部地區開展光伏電站項目特許權招標,總規模在50萬千瓦左右。
并網難題制約發展
截至2010年底,中國風電并網容量達3107萬千瓦,連續5年實現翻番。中國光伏發電規模獲得較大突破,達60萬千瓦。如此大幅的增長,難道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真的一馬平川了嗎?
新能源發展的核心在于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而中國的風電一直以來未能突破并網之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前段時間曾公開表示,“風電運行不穩定,不能作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適當參與電網調峰。”
我國的光伏發電市場更是如此,遲遲未曾真正啟動。國內僅有的光伏電站被打上了示范電站的標簽,商業化運營的電站屈指可數。把污染留在國內,把綠色輸入他國的光伏企業市場格局持續至今。
發展新能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打造綠色清潔的現代化國家。新能源綠色電力成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是重要的發展目標。史立山的一席話或許也透露出了對當前我國風電市場的無奈,如何解決風電運行不穩定這一問題,電網建設、儲能調峰電源的建設必須跟上。
多措并舉提高占比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加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到“十二五”末,將爭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1.4%。要完成這個目標,是否掌握產業核心技術、解決電網建設等問題至關重要。
為新能源產業進行“輸血”是提高核心技術的突破口。只靠企業自身去發展核心技術并不實際,當前階段仍需政府的大幅投入進行支撐。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建議,政府應建立核心技術轉化成產品的“孵化”機構,要搭建核心技術專利的流轉交易平臺,讓技術更好地成長,還應在新能源企業財稅政策方面給予優惠,減少其資金壓力扶持發展。
對于電網建設問題,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麗萍建議,由于我國資源與需求逆向分布,有效利用難度加大,我國必須自主研發遠距離、大規模、低損耗輸送電力的特高壓電網核心技術。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表示,未來5年國家電網將投資2700億元上馬特高壓工程,建成堅強電網網架。發展特高壓電網是“十二五”期間電網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每年的開工線路都很多。特高壓電網建成后,將為我國西部地區傳統能源以及水電、風電提供向外輸送的便利通道。
此外,由于尚未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善的產業體系,我國新能源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注重綜合協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