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力爭建設4000萬畝高標準梯田
2011/8/5 9:25: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二五力爭建設4000萬畝高標準梯田中國首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啟動一年多來,試點地區出色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建成梯田71.8萬畝,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萬多座,截排水溝渠1400多公里,田間生產道路1700多公里。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基本扭轉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嚴重滯后的局面。
“十二五”期間,力爭建設4000萬畝高標準梯田,穩定解決3000萬人的吃糧問題。到2020年,建成1億畝標準化、規模化、設施配套化的高標準梯田,形成綜合防護體系,農業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特色產業得到發展,生態和人居環境改善,江河湖庫泥沙淤積壓力有效緩解,治理區北方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畝左右,南方達到1畝左右,穩定解決7000萬山丘區群眾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據介紹,我國山丘區比重較大,目前仍在耕種的坡耕地面積較多,這些地方既是山區群眾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用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據統計,我國現有18.2億畝耕地中,坡耕地有3.6億畝,占20%。產生的土壤流失量占到全國的28.3%,西南、西北等地區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當地土壤流失量的50%以上。
我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開展以來,各地始終把解決群眾生計和發展問題作為工程建設的出發點和切入點。甘肅省做到了梯田修到哪里,產業跟到哪里,走出了一條“修梯田,調結構,興科技,促增收”的成功路子,該省定西市在梯田上種植的馬鈴薯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整個產業總收入達到70億元。
據了解,目前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還面臨著中央投入規模相對有限,地方建設資金不能完全落實,工程規模小,一些項目前期工作不夠扎實,設計成果質量難以保障,地區之間工程進展不夠平衡,建設質量和工程效益需要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等矛盾和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全國保障房目標有望11月底實現
- 下一篇:生豬規模化養殖將成為趨勢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