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實行科技興棉預計十二五將達高產
2011/9/16 11:43: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疆實行科技興棉預計十二五將達高產近年來,新疆棉花年生產規模保持在2000萬~2200萬畝、總產250萬噸左右的水平,棉花平均單產在每畝120公斤左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 公斤,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7公斤,棉花生產在國內外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但2001年以來的10年里,新疆棉花單產只提高了20公斤。近年來,受災害等因素影響,加之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沒有質的突破,不升反降,出現徘徊,效益提升全靠棉花價格拉動,內涵挖潛、提質增效的內在動力不足,市場稍有變化,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就顯現出來。
經過連續多年的優質棉花基地建設、科技興棉工程的實施,新疆已經掌握了單產皮棉150公斤以上的組裝配套成熟技術。近年來,由國家棉花工程技術中心主持,新疆農科院、新疆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開展棉花持續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項目,組織區內外40余家相關單位千余名科技人員,在全疆的8個縣市(巴楚縣、麥蓋提縣、阿克蘇市、阿瓦提縣、尉犁縣、瑪納斯縣、烏蘇市、精河縣)連續4年定點培養出了畝產皮棉 20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田10余萬畝,并創建了畝產籽棉806公斤的世界記錄,形成了棉花持續優質高產生產技術規范和體系。這些集成技術的廣泛運用為新疆棉花“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量”的戰略調整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將是未來5年新疆棉花生產的最大亮點。今年,瑪納斯縣棉農在國家棉花工程技術中心組織的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全縣10個棉花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區平均單產可達180公斤,2000畝核心區平均單產可達200公斤以上。
錢智說,新疆棉花已連續18年實現面積、單產、總產、調出量全國第一,實現了“九五”做大,“十五”做優,“十一五”做強的戰略目標,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基地和國內唯一的長絨棉基地,有效地保證了國家棉花安全和棉紡工業需求。“十二五”時期,國家繼續支持新疆優質棉花基地建設,將在“十一五”優質棉基地建設做強的基礎上,以做精棉花產業為目標繼續升級。要通過實施良種繁育田、標準化棉田、良種產業化、植棉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等四大工程及棉花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全面促進新疆優質棉生產,努力實現“產量高、品質優、效益好”的目標。
錢智表示,大面積棉花高產創建是今后一個時期新疆棉花內涵挖潛、提質增效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選擇,是提升棉花競爭力的重大措施。他要求,全疆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像當年推廣地膜植棉生產技術,抓棉花病蟲害統防統治那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和精力,切實加大行政推動力,強化政策引導,動員其他市場主體助力,全面加強大面積棉花高產創建工作。各地州、各高產創建示范縣市都要加強領導力量,由縣委、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協調各方力量齊抓共管,保證措施到位,確保高產創建項目順利實施;要積極穩妥規范引導農村土地流轉,開展集中連片標準化、規模化的高產創建,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組織實行統一技術、統一經營管理,有效提高農民棉花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合作化水平;要加強高產創建核心技術推廣,大力支持普及棉花膜下滴灌技術,抓好棉花75萬畝三圃田建設,區、地、縣都安排棉花高產創建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持棉花品種優化這項核心工程;要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棉花高產示范創建技術規程教材,對農民開展實用、實效的應用培訓;要建立嚴格的考核驗收制度,每年對組織到位、工作得力、成效突出的地、縣、鄉進行表彰獎勵。自治區農業、財政、發改委、水利、農業科研和金融部門都要支持糧棉高產創建活動,給予主動配合支持。
據自治區農業廳統計,今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2365萬畝,較上年增加263萬畝,其中地方1602萬畝,較上年增加185萬畝,增幅13%。今年,新疆地方新增棉花膜下滴灌面積175萬畝,全區地方棉花節水滴灌面積達751萬畝,占棉花總面積的近50%。加上風調雨順,新疆棉花豐收在望,預計地方棉花總產量達到180萬噸,較上年增加14%左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乘用車準入門檻提高
- 下一篇:探索中國模具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