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陶瓷遭歐盟排擠打壓 出口形式嚴峻
2012/11/21 13:1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陶瓷遭歐盟排擠打壓 出口形式嚴峻代表歐洲零售商和進口商的外國貿易協會則表示,強制征收關稅或將導致部分進口中國陶瓷的貿易企業倒閉,影響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權益,并對商店造成巨大的負擔。
中國陶瓷制品已成為被調查頻率較高的出口產品類型。頻繁的反傾銷調查對我國陶瓷產品出口產生巨大影響。自去年3月歐盟開征臨時反傾銷稅以來,占全國出口量75%以上的佛山陶瓷產品對歐盟出口量同比下降超過50%。
危機下打壓中國競爭力
我國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產國,產量約占全世界的70%。由于陶瓷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歐盟企業缺乏勞動力成本優勢,我國日用陶瓷在歐盟市場占有率目前已接近五成,是歐盟日用陶瓷的第一大進口國。
歐盟對中國陶瓷餐具頻繁發起反傾銷措施,既有歐盟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國陶瓷行業發展方式不合理的原因。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本報表示,陶瓷產品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出口強項,歐盟內部的陶瓷生產十分有限,以保護本國產業、維持就業為由對陶瓷餐具征收臨時關稅,屬于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的特意打壓行為。其次,我國陶瓷行業也存在一定的過度競爭現象,需要協調出口秩序。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對此持相同觀點。“在歐洲國家普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對歐盟企業造成很大壓力。針對歐盟的貿易保護措施,我們既在立場上表示反對,也要思考如何優化出口規模和結構。”金柏松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控制產能積極應對
在重重圍堵下,我國陶瓷業出口形勢嚴峻。如何在夾縫中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成為陶瓷行業的當務之急。
短期看,陶瓷出口企業應積極應訴,依靠政府逐步渡過難關。霍建國指出,應對困境需要民間和官方的共同努力。“歐盟總體還是要維持合作的氛圍,企業在立案后的積極應訴對降低最終稅率有一定效果。”他認為,企業還應在政府的引導下協調出口秩序,特別要注意通過與當地的合作摸清當地市場的規則以及銷售渠道,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霍建國與金柏松一致認為,行會商會應加強溝通工作,形成企業自律從而化解矛盾。
長期看,控制產能、規范競爭環境、促進產業升級、擴大內需等措施將促進陶瓷行業走出低谷。金柏松強調,解決產能過剩是實現產業升級的先決條件。“政府應當形成約束機制控制過度投資以及企業間的低價競爭策略。只有控制了產能,價格回升,企業才能將資金投入研發,促進產業升級,進而考慮開拓新的市場。”這同樣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金柏松認為,擴大內需是陶瓷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國成越南主要橡膠出口市場
- 下一篇:2012年1-7月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