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所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將繼續推動經濟發展
2013/6/17 17:37: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改革所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將繼續推動經濟發展6月8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聯合上海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主編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在北京發布。
2012年,是中國在世界經濟逆風中艱行的一年。2013,世界經濟仍將處于深度轉型調整中,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外原動力在逐漸減弱。中國將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中,主動響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呼喚,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報告》稱,擴大內需、縮小貧富差距、推進城鎮化、實施金融改革和保護環境,將是中國經濟未來一定時期內的主要推手。
“2013年將進入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繼往開來的深水開路,將會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展望新的一年,《報告》認為,在多重問題的破冰中,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將步入多元化時代。
具體而言,東部各地以科技促轉型,積極探索海洋經濟,已經現出發展的差異化模式;中西部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各地對產業承接模式和路徑的探索也將更加多元化;東北地區探索老工業基地的轉型發展,將在與俄、蒙、朝的區域合作中,更上一層樓。此外,隨著中國與周邊次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入,適應周邊地區文化與宗教特點的交往方式,經濟合作也將各具特色。
《報告》分析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紅利、要素紅利和改革紅利。金融危機后,全球進入低增長周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的全球化紅利由盛轉衰。
《報告》進一步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的人口紅利趨于衰退。隨著資源消耗和環境的退化,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強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日益凸顯。由此,以低成本、大量資源和資金投入為特征的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隨著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將重新審視和調整未來的增長路徑,進入一個增長格局不斷轉換的新時期。
基于上述分析,《報告》認為,隨著全球化和人口紅利的衰減,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所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反腐敗、改善民生、體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等深化改革的措施,將會全面釋放要素生產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