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末水泥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 利用率僅6成
2014/1/3 11:49: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二五”末水泥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 利用率僅6成《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對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出新目標:在提前1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基礎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1億噸能否如期淘汰?產能過剩在水泥行業是一個老問題,雖然各種政策文件出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過剩產能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 早在2006年,浙江就出現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惡性競爭不斷。據浙江省水泥協會會長李辛龍介紹,在浙江省水泥產量達到1億噸左右的時候,最差的一年全行業利潤僅有1億元,絕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自此,“浙江現象”成為水泥產能過剩的代名詞。
“十二五”末可能過剩13億噸
回顧歷史,禁令下反而突擊建生產線,“十二五”末水泥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產能利用率僅為63%
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是治理產能過剩的主要思路。早在2009年9月,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尚未開工的建設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性的認真清理……”。
沒想到,一紙禁令反而引發了擴張熱潮。為趕上“最后一班車”,突擊建生產線的情況比比皆是。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從這一《通知》發布至2012年底,全國共新建生產線623條,新增熟料產能7.07億噸,比《通知》出臺時核定的418條在建生產線多建了205條,多增熟料產能近3億噸。
到2013年6月,我國在建和擬建水泥生產線為220條,熟料產能2.8億噸,折合成水泥產能為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再加上以前的生產線,其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水泥總需求量的產能為22億噸,屆時將有13億噸的過剩量,產能利用率僅為63%。
作為全國最早深陷產能過剩泥潭的省份,浙江省在嚴控水泥新增產能方面表現出色。根據浙江省水泥協會的數據,自2009年的《通知》發布至今,浙江省沒有批過新的生產線。與浙江類似,湖北省嚴格也執行產業政策,至今也沒有未經審批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全省水泥熟料產量增長略低于市場容量的增長。
哪些落后產能應被淘汰?
提高污染排放控制要求,實行節能限產
嚴控新增產能的同時,還要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以緩解水泥產能過剩壓力。
浙江是我國水泥行業第一個完成技術結構調整的省份,其落后產能在2007年已全部淘汰。此后,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一步推進,目前大部分直徑3米以下的磨機已經被淘汰。盡管淘汰力度很大,但據浙江省水泥協會秘書長崔小明介紹,前幾年浙江省水泥產能統計是1.69億噸,但2013年4月統計的水泥產能仍有1.64億噸。
由于霧霾頻繁來襲,很多地方加大了對水泥等行業的污染排放控制。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浙江省杭州市150mg/Nm3的脫硝標準曾被譽為“史上最嚴的脫硝標準”,不僅大大嚴于國內現行標準,甚至嚴于國際上要求最嚴的200mg/Nm3的德國脫硝標準。此后,標準雖然有所放寬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320mg/m3或350mg/m3,脫硝效率在55%或60%以上,但在全國范圍來看,限值要求仍屬偏嚴。
此外,由于浙江地區的能源緊缺,夏季七、八月份的用電比較緊張,因此,浙江省經信委、供電局和水泥協會聯動,水泥企業在七、八月份統一節能限產,一定程度緩解了短時間內產能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
通過節能減排方式,把一部分能耗與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淘汰掉,不失為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個舉措。但不少地區都存在一個問題:沒有新審批新建的情況下水泥產能不見減少,往往淘汰小磨新建大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仍懸而未決。
大企業能否多有作為?
多種措施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優化產業結構
作為具有規模效益的行業,水泥行業通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延伸完善產業鏈,可有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一批在行業中發揮引領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以浙江為核心的東南經濟區域內,在2007年之前就已經基本完成水泥生產技術升級,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達到100%。但是,雖然水泥企業眾多,卻沒有影響力大的領軍企業,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水泥價格極低,整個行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因此,浙江省政府在2007年開始大力推進以南方水泥為龍頭的大規模聯合重組活動,將以浙江為中心的華東水泥市場推上自救之路。到2010年底,浙江前4家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在80%,水泥產能集中度在50%。
在華中地區,2011年4月,湖北省明確提出支持華新、葛洲壩水泥等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實施聯合重組。目前,華新、葛洲壩、亞東3家企業獨資或控股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39條,共有水泥熟料產能4254.75萬噸,約占湖北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的70%。
湖南省目前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5條,尚有3條待投產,這68條水泥干法生產線的熟料產能為89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接近1.2億噸。其中,南方水泥、中材水泥、海螺水泥等外來企業新型干法水泥產能為68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的產業集中度有效提高。
2013年1月,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
試水“大小窯對接”
通過控制水泥供給側來抑制過剩產能的釋放,但需要水泥企業自覺自律
2013年,浙江省水泥行業開始嘗試推行“大小窯對接”。浙江省水泥行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大多是建于2002~2003年、規模在2500t/d以下的小窯型。浙江省水泥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省現有的87條生產線中,有31條生產線屬于小窯型,其中12條生產線至今仍在生產。
這些水泥小窯建設時間早,技術不完善,能耗也高,且以單窯企業為主,但仍不屬于淘汰范圍之內。針對這個問題,浙江省水泥協會從2013年開始嘗試推進大小窯對接工作。據崔小明介紹,所謂大小窯對接工作,就是有小窯的企業主動停小窯,有大窯的企業主動將熟料供給小窯企業,熟料的價格低于自己的成本價。
浙江省水泥行業的大小窯對接工作于2013年在諸暨開始試行。“大小窯對接”工作是中國水泥行業通過企業自主協調、抑制產能過剩的一次試水,但這種方式能否普及還有待商榷。
“大小窯對接”是通過控制水泥供給側的手段抑制過剩產能的釋放,但這一方式的實行還需要有特定的環境基礎。這不僅要考驗地方行業協會在當地水泥行業的權威性、公正性,也考驗了參與這項活動的水泥企業的自覺、自律精神。但這項工作如果能成功推行,無疑會對化解產能過剩起到一定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廚助陣、品質賦能,中糧餐飲供應鏈視角引領川菜新發展
- 紫氣東來·黔茶入滬 ——八步紫茶文化論壇點亮鄉村振興新未來
- 杭州德川、大龍補、華中國際北京農食亮相2025EBC輕食大會
- 《從貴州到全國31省:京東立體助農體系激活670縣經濟》
- “懷品進京,湘鏈全球”盛會:沛霖龍腦受政企領導高度認可,新晃龍腦商機無限
- 湖南環生瑞家全屋整裝實力產品,構筑品質空間新高度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開業,開啟一站式睡眠治愈新體驗
- 金倉數據庫:深耕民生領域 賦能數字化轉型新征程
- 宇視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會丨業內首次提出“AIoT智能體”新理念
- 青云租:青青時代正式成為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以循環租賃賦能可持續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