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持續增長暴露產業短板
2014/2/25 11:05: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持續增長暴露產業短板自2012年6月起,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的急速增長勢頭在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回落,尤其在下半年,月度同比增幅逐步回歸常態,從年初的高位回落到與2012年同期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但金額仍明顯高于之前的幾年。預計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將突破2500億美元,貿易逆差接近1500億美元。
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總值達到3199億美元,同比增長2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出口額為880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均保持高速增長。貿易逆差為14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91億美元擴大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
進出口增幅前高后低
海關統計顯示,自2012年6月起,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的急速增長勢頭在2013年第二季度逐步回落,尤其在下半年,月度同比增幅逐步回歸常態,從年初的高位回落到與2012年同期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但金額仍明顯高于之前的幾年。
始自2012年中的集成電路進出口增幅異動,除產業本身的需求增長外,熱錢套匯套利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不過,在2013年初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發布一系列加強貨物監管和資金監管的規定后,貿易數據擠掉了部分水分,總體貿易增幅明顯回落。
進口主要來源于亞洲
臺灣地區是我國大陸集成電路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地區,2013年我國大陸自臺灣地區進口集成電路為722億美元,同比增長44%,占同期總值的31%。集成電路是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產生貿易逆差的主要商品,2013年逆差為646億美元,較2012年的440億美元大幅增加了206億美元。
同期從韓國、馬來西亞分別進口476億美元和290億美元,分別以20%和12%的份額列第二、三位。其他進口來源地分別為美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
2013年9月份逆差創月度最高
中國目前是全球計算機、手機、通信設備、消費類電子等產品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基地,主要產品產量占據全球50%以上。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外商投資企業的引入和內資企業的崛起,伴隨互聯網、移動通信、消費電子產業近十年的蓬勃發展,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據工信部統計,2001年~2012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銷售額的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由2001年不足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總規模的2%提高到2012年的10%,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與市場規模之比始終未超過20%。如扣除集成電路產業中接受境外委托代工的銷售額,則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的實際國內自給率還不足10%,國內市場所需的集成電路嚴重依靠進口的局面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
2013年,盡管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并連創月度新高,但我國集成電路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從逆差數據看,我國集成電路每月保持1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且最近5年基本在這一水平上下波動。即便過去一年以來貿易發生較大的波動,貿易逆差依然維持在每個月100億~120億美元的水平,9月份還創出了148.6億美元的歷史最高。
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2322億美元,首次超越原油成為我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巨額的進口和貿易逆差說明,與巨大且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相比,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雖發展迅速但仍難以滿足內需要求。
2014年進出口將繼續快速增長
廣東省作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省份,集成電路進出口占據全國超過四成。2013年廣東省出口集成電路387億美元,進口1009億美元,占同期總值比重分別為44%和43%。江蘇、上海分列第二、三位。
加工貿易是我國集成電路進口主要的貿易方式,2013年占進口總值的47%,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方式進口804億美元,占比34.6%;一般貿易方式進口355億美元,占比15.3%。出口則以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為主,占出口總值的67%。
中國在過去10余年制定了18號文、4號文等一系列支持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國內產業也涌現了中芯國際、展訊、海思等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企業,但從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都與英特爾、三星、高通等國際領軍企業和臺積電、聯發科等臺資企業有較大差距,2012年內地排名第一的海思半導體銷售額也僅為臺灣地區第一名聯發科的三分之一。根據調研機構ICInsight的調查,2013年上半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中,有8家廠商總部位于美國,有4家位于日本,3家位于臺灣,3家位于歐洲,2家位于韓國,即便銷售額前20位的企業,也無中國內地企業上榜。
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不足之處還體現在產業布局不集中、投入嚴重不足和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受制于人等方面,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亟待優化,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以及專用設備、儀器、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性不足,芯片、軟件、整機、系統、應用等各環節互動不緊密。
針對行業狀況,“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積極探索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虛擬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與協同,共建價值鏈,培育和完善生態環境,加強集成電路產品設計與軟件、整機、系統及服務的有機連接,實現各環節企業的群體躍升,在政府、企業、產業共同推動促進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也將得到深遠的發展。
過去10年來,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額年均復合增速分別高達16%和25%,且并未出現明顯的減緩跡象。當前,以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將成為繼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電子之后,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作為全球貿易大國尤其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出口基地,中國集成電路市場仍將快速發展,但產業整體依賴進口的局面也將持續。預計,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將突破2500億美元,貿易逆差接近1500億美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廚助陣、品質賦能,中糧餐飲供應鏈視角引領川菜新發展
- 紫氣東來·黔茶入滬 ——八步紫茶文化論壇點亮鄉村振興新未來
- 杭州德川、大龍補、華中國際北京農食亮相2025EBC輕食大會
- 《從貴州到全國31省:京東立體助農體系激活670縣經濟》
- “懷品進京,湘鏈全球”盛會:沛霖龍腦受政企領導高度認可,新晃龍腦商機無限
- 湖南環生瑞家全屋整裝實力產品,構筑品質空間新高度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開業,開啟一站式睡眠治愈新體驗
- 金倉數據庫:深耕民生領域 賦能數字化轉型新征程
- 宇視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會丨業內首次提出“AIoT智能體”新理念
- 青云租:青青時代正式成為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以循環租賃賦能可持續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