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藥研發處初級階段 須吸取國際經驗
2014/3/4 12:01: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藥研發處初級階段 須吸取國際經驗52個品種包括:化學藥品1類9個;化學藥品3類25個;化學藥品4類3個;治療用生物制品1類1個;預防用生物制品2類1個;治療用生物制品2類1個;中藥5類1個;中藥6類9個;藥用輔料1個。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我國應急研發的流感防控藥物品種的系列產品延生,如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作為預防和治療類藥物,以及帕拉米韋三水合物注射液用于危重患者的急救藥物。抗糖尿病腎病Ⅰ類中藥新藥大黃酸即將進入Ⅱ期臨床;Ⅰ類生物技術新藥重組人尿激酶原已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建成了年產40000升發酵液的生產線。
我國靶向G蛋白偶聯受體(GPCR)實現了提前部署,目前已針對C5aR、C3aR、mGluR1等20余個免疫系統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哮喘、腫瘤等相關的GPCR類靶點,獲得了20個具有全新結構的先導化合物。
在生物創新成果上,恒瑞制藥建立了ADC抗體小分子偶聯平臺,第一代產品SHR-A1201已申報臨床批件。第二代產品正在進行全面臨床前評價。
疫苗監管技術體系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承擔的疫苗批簽發和實驗室綜合均滿分通過。而我國自主研發的Sabin株脊灰滅活疫苗完成臨床試驗,已申報新藥證書。
從2013年1.1類品種受理情況來分析,我國仍然處在以第一、第二層級創新為主的仿制到仿創結合的階段。不少與會人士期待,監管部門鼓勵高水平仿制藥,引導仿制藥研發和生產水平提高。
也有專家明確提出,我國還處于新藥研發的初級階段,必須吸取國際新藥研發的經驗,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新藥研發過程中帶來的損失,建議臨床研究機構建立“生物標志物”作為重要觀察終點,因為動物實驗結果不能完全預測臨床結果,而專利獲得或“新穎”性并不說明具有安全性與有效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
- 中寧枸杞:千年道地瑰寶,一“杞”奔赴未來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
- 五指山紅茶亮相中國品牌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