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價格補貼 期待“熨平”市場波動
2014/11/21 14:22: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棉花價格補貼 期待“熨平”市場波動近日,中央財政補貼內地棉花主產區有關政策出臺,安徽省被列入國家棉花補貼范圍。日前,中央財政補貼內地棉花主產區的范圍和幅度正式確定,補貼范圍為山東、湖北、湖南、河北、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肅9省;2014年補貼標準為2000元/噸,以后年度的補貼標準以新疆補貼額的60%為依據,上限不超過2000元/噸。
臨時收儲政策取消棉農惜售棉企入市謹慎
“種了20畝棉花,畝產400斤左右,去年畝產450斤,現在已經收了6000斤,只賣了2000斤,不想賣,價錢太便宜了,每斤才2.85~2.95元,去年這時候每斤賣到3.9~4.2元了,等價格漲漲再說。”無為縣連橋鎮山照村棉農葉元銀說,每畝地除去人工、農藥、種子等成本,一算賬,劃不來,打算今年少種點棉花,多種點玉米、水稻。
“今年夏季持續陰雨,棉花收獲上市時間推遲。再加上早期棉桃因日照不充足而霉變發黑,早期收獲的棉花品質較低,價格下跌。”巢湖市農委農業辦副主任張長龍告訴記者,巢湖市今年棉花種植面積約12.9萬畝,皮棉產量64公斤/畝,而去年則是68公斤/畝。“籽棉收購價6.5元/公斤,是這幾年來最低的一次,去年是8.2元/公斤,這意味著棉農每畝田要比去年少賺500元。”
據統計,今年三季度全省籽棉價格為7.66元/公斤,明顯低于一季度的8.30元/公斤和二季度的8.40元/公斤,三季度棉花價格同比下跌4.2%。
采訪中,一些棉花加工企業也因為難以把握棉價走勢而出手謹慎。“我們只能隨行就市,目前存棉量不是很多。往年每斤收購價4.3~4.5元,今年只有3~3.1元,往年每噸利潤有幾百元,今年我們賣出價格和收購價基本持平。”安慶市樅陽江洲棉業負責人程鵬告訴記者,棉農嫌價低惜售,賣得不積極,主產區種植大戶基本沒動靜。但今年這價格是按照市場來走,沒人買的話,收購了我們也賣不出去。
“往年這個時候已是收購旺季了,起碼已經收購了五六成,今年收購進度偏低,迄今才兩成左右。”省棉麻公司信息管理部陶經理告訴記者,今年6.4元/公斤的收購價也比去年低,去年是8.4元/公斤。
2011年,國家建立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政策實施以來,對保護棉農利益、穩定棉花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棉價持續走低,內外棉價差較高、市場機制作用弱化、國家收儲數量和庫存急劇增加、紡織出口競爭力減弱等問題浮現。
“最近這幾年,國內皮棉價格比國際棉價高2000~3000元/噸,甚至一度每噸高出5000元,給紡織企業帶來的壓力很大。”省棉紡織行業協會嚴副會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紡織企業用棉量從占原材料的70%一路縮減至50%左右,因為實在“用不起”。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今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同時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新棉價格將由市場形成。
“2014年度產需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省發改委貿服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年度國際市場棉花仍供大于求,我國棉花產量下降,棉花需求將有所恢復,國內棉花市場能夠保持基本穩定。預計今年全國棉花產量650萬噸,需求量850萬噸,產需缺口約為200萬噸。“受棉花生產成本上升、種棉比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等影響,預計今年安徽省棉花種植面積約320萬畝,全省棉花產量約25萬噸左右。”
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有助調動棉農積極性
11月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財政部經建司有關負責人對中央財政補貼內地棉花主產區有關事宜進行了說明,并對內地相關省份落實補貼工作提出要求。
“據有關方面預測,今年安徽省棉花產量在25萬噸左右,據此估算國家將補貼安徽省財政資金5億元,惠及全省100多萬戶棉農。”省發改委貿服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政策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棉農植棉收益,據測算,每斤籽棉可獲補貼0.4元左右,相較于目前的3.2元/斤的籽棉收購價格,棉農增收明顯,預計會減緩棉農的惜售心理,加快安徽省的籽棉交售進度,同時可以減緩安徽省植棉面積下降程度,穩定棉花生產。由于補貼政策的實施,提高棉農售棉積極性,將會增加棉企的收購量。”省棉花協會會長王選中說。
“對棉農是個好消息,等補貼政策落實下來,估計棉農每畝能得到補貼100多元。”張長龍說,此前面積滑坡、旺季不旺局面主要是因為,國家4月份公布了新疆試行棉花目標價格,但沒明確內地是否實行補貼政策,棉花價格難以捉摸,今年收購價格同比去年落差較大,棉農惜售心理較濃,覺得籽棉價格要跟去年差不多才出售。而收儲政策取消,棉花企業完全市場化,為規避經營風險,不敢輕易入市收購,便造成了棉市相對冷清的情形。“現在補貼政策剛敲定,雙方還都在觀望,估計后期收購價格會有所上漲。”
中央財政給主產棉省的補貼依據為國家統計局確定的棉花產量;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可選擇按面積或按產量補貼;補貼資金要求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專款專用,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棉農手中。中央要求各主產棉省盡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好基礎信息統計監測,組織好棉花收購,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轉圈棉”。
“現在都在等政策,我甚至每天都打電話給相關部門,追問安徽省具體實施方案啥時候能出臺。”省內一家棉企的負責人表示,盡管大家很期待具體實施方案早日出臺,但是仍然希望方案能考慮周全,兼顧各方利益,比方說是按面積補貼還是按照產量補貼,此前已賣給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怎么補等。
“這次補貼政策不同于以往,能直接讓棉農得實惠,長遠來說,對棉紡企業很有益。”省棉紡織行業協會嚴副會長表示,多年來棉花政策變數較大,使得不少棉紡織企業慨嘆“成也棉花、敗也棉花”。今年棉花市場改革,皮棉收購價從以前的2.5萬元~2.6萬元/噸降至1.3萬元~1.4萬元/噸,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有所降低。但長遠看,補貼做到位,棉農的種植積極性才不會被挫傷。
也有棉紡行業有關人士分析,以后年度每噸補貼額將根據新疆補貼標準測算,扶持力度弱于新疆,體現了中央在棉花生產方面的格局部署。在目前的補貼政策下,內地沒有目標價格政策的支撐,補助標準也小于新疆,預計明年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將會繼續縮減。隨著補貼方案尤其是實施細則的發布,多數棉農將逐漸減緩惜售心態,隨行就市銷售籽棉,但籽棉價格回落已成定局。
積極穩妥推進改革構建市場化棉花購銷機制
“適應新形勢要求探索建立市場化棉花購銷體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使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省發改委貿服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紡織行業對外依存度較高,影響國內棉花市場穩定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后,國內國際棉花市場聯動性增強。但新年度國際市場棉花仍供大于求,價格處于較低水平,對國內棉價有一定壓力。在當前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市場主體對新年度棉花價格走勢預期不穩。”該負責人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妥善處理好新棉銷售、儲備投放和進口安排之間的關系,保護農民利益和提高紡織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市場形成價格與政府調控之間的關系。“引導市場棉價在合理區間運行,保持國內棉花供求總量平衡和市場基本穩定。”
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離不開政策宣傳。“內地主產棉區要將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和給予一定補貼的相關政策向農民宣傳到位,給棉農以正確的心理預期。棉花協會和棉紡行業協會等要加強信息服務和經營引導,及時發布棉花供求和價格信息,指導企業提高經營水平。國家已經明確的宏觀調控政策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業內人士認為,同時加快安徽省棉花現貨、期貨市場建設,盡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流通體系。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棉花生產、加工和購銷,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
政府這只“有形的手”要做好“推手”。“對棉花收購環節監管要加強,打擊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和市場惡意炒作行為,加強對籽棉跨區域流通的監管,避免套取補貼資金的違法行為。”省發改委貿服處有關人士表示。同時,加強棉花購銷合同和加工行為的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棉花收購資金供應,加強棉花質量、棉花期貨市場的監管。
“好政策需要落實好。”省棉紡織行業協會嚴副會長表示,吸取過往經驗教訓,應該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建議棉花交易市場要適應發展棉花現代物流的需要,加強自身體系建設與棉花公檢數據庫的銜接,建立起統一開放、節約高效的棉花市場交易平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第三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工業運行情況
- 下一篇:棉花產業鏈陷入怪圈 棉紗價格繼續下跌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