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五大信號或預示農業板塊迎政策行情
2014/12/24 10:12: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在京閉幕,會議傳遞出了五大新信號,分析人士認為農業板塊將迎來政策行情。面臨挑戰前所未有破除“天花板”“緊箍咒據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在京閉幕,會議傳遞出了五大新信號,分析人士認為農業板塊將迎來政策行情。
面臨挑戰前所未有破除“天花板”“緊箍咒”迫在眉睫
會議提出,隨著國內外環境條件變化和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我國農業生產正遭遇生產成本上升、財政補貼壓力加大兩大‘天花板’,以及環境資源雙重約束兩道‘緊箍咒’,若繼續這樣下去,農業能否可持續發展需要打上問號。”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然而在糧食連年豐收的背后,我國農業持續發展的壓力明顯加大:一方面,我國農業資源稟賦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資源分別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方面,農業生產過度依賴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給農產品[0.00%資金研報]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靠什么破題‘天花板’、破解‘緊箍咒’?只有靠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靠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從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資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經營,盡快轉到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集約經營上來。”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志說。
農業已成四化“短板”推進農業現代化刻不容緩
會議提出,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目前仍是突出“短板”。
“與飛速行進著的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相對滯后,嚴重影響四化的同步發展。此次會議對農業現代化的‘短板’表述,凸顯中央對農業現代化的高度重視。”李國祥說。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四化建設中的“關鍵變量”,直接關系到工業化、城鎮化的順利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順利,勞動力就能轉移出來,才能更好促進城鎮化發展。如果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好,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潛力沒有充分釋放,那么工業化、城鎮化也是危險的。
專家指出,從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看,一些國家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注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從而平穩較快地邁進現代化國家行列。相反,一些國家沒有協調好四化關系,忽視了農業現代化,結果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發展,出現了農業萎縮、農村凋敝、農民貧困的情況,導致社會動蕩、經濟停滯,現代化進程受阻。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第六產業”呼之欲出
會議提出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提出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
“會議提出三產融合,凸顯未來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告訴記者,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互動,被稱為‘第六產業’,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閑服務業等領域交融發展,產業鏈得以延伸,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和農民的增收。
“三產融合是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已經探索出比較成熟的發展經驗,目前我國一些地區農業發展正在向這一階段靠近,這是我國邁向農業現代化、實現提質增效的新機遇。”李國祥說。
鄭風田指出,應在條件允許的地區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讓現代農業“接二連三”,既能接入加工業的“二產”,也能連接休閑農業的“三產”,延伸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讓三產融合成為拉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