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豬價波動的長期和短期因素分析
2014/12/25 15:45: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的豬價你看懂了嗎?如果你是養豬人,你一定會有許多話想對今年的豬價說,該漲時不漲,該跌時照跌�;蛟S,2014年對養豬業來說,就是個坑。但是,熬過去了,2014年的豬價你看懂了嗎?如果你是養豬人,你一定會有許多話想對今年的豬價說,該漲時不漲,該跌時照跌。或許,2014年對養豬業來說,就是個坑。但是,熬過去了,就是康莊大道嗎?你得先弄明白,豬價,這都是為什么?!
影響豬價波動的長期因素
1
豬周期
談起豬價走勢,必談"豬周期"。有論者認為,從長期看,如果以相鄰的豬價最高峰時間間隔為一個豬周期,大約是42個月左右一周期。自2000年以來,我國共經歷了三次豬周期,而目前正處于第四個周期當中。第一個周期是2001年5月到2004年9月,第二個周期是2004年9月到2008年3月,第三個周期是2008年3月到2011年9月,我們當前所處的第四個周期是從2011年9月開始的,如果按照一個完整的周期來運行的話,第四個周期應至2014年結束。
通常來說,豬周期的運行路線圖為:豬肉價格大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量劇增——肉價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再次上漲……這是一個循環的周期性過程。一個完整的豬周期包括了豬肉價格上升和下跌兩個周期。
2
原料價
從短期看,養豬不可能因為成本高而提高當期銷售價格。在2013年,作為原料主產區的東北地區,豬價一直高于華南地區,可見豬價并不會因為簡單的成本變動,而直接調整價格。活物養殖的一大特點是,養殖戶本身并沒有囤貨資質,市場議價能力弱。(新牧君:據新牧豬價指數平臺監測,2014年,北方,尤其是東北豬價是長期低于南方的。)
但是從長期看,養豬的物質成本里,占比最大的是玉米,一般占到60%-80%左右,當玉米等原料價格變動時,生豬價格也會受到"牽連".但玉米對生豬生產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會對豬價產生持續性影響,對于一個周期來說,仍屬于重大影響。養殖戶不是因為成本變化而調整價格,而是依據成本調整生產預期。芝華商業數據市場分析師袁松介紹說,玉米、豆粕上漲(下降)——養殖成本上升(下降)——養殖利潤下降(上升)——生豬存欄下降(上升)——生豬供給下降(上升)——豬價波動。袁松認為,玉米、豆粕價格引起豬價變化的傳導時間為14-18個月。
原料價格的短期波動將會產生中長期影響,2013年下半年豆粕價格上漲超過900元/噸,一頭生豬養殖成本增加50元以上,養殖戶在擴欄補苗方面都將持謹慎態度,從而影響后續價格。
3
存欄量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02年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1776萬頭;2012年底,全國生豬存欄47492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1.55%,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平。2014年前11個月農業部發布的生豬存欄信息顯示,全國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量均連續11個月同比減少。從存欄的漲勢來看,規模養殖企業整體上還沒有因為價格持續走低而調整發展目標,生產情況相對穩定。
當豬糧比低于6:1時,生豬存欄量發生較大幅度的回落,而當豬糧比大于6:1時,生豬存欄量則大幅回升。由于2009年底,豬肉價格急劇下跌,養豬戶面臨較大虧損,于是大量宰殺生豬推向市場,導致生豬存欄量出現大幅下降。由于對豬肉價格預期的悲觀,養豬戶逐步淘汰能繁母豬,能繁母豬量的變化要滯后于生豬存欄量的變化3-4月左右,相應豬價也在能繁母豬大幅調整4個月后出現大幅波動。
4
消費特點
據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介紹,歷史上每次豬價大幅上漲,大多處于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2006-2008年、2009-2011年我國GDP平均增速分別為12.2%和9.6%,而2012年增速為7.8%,2013年后,宏觀經濟增長減速,豬肉消費需求將有所下降。如上,長期看,我國豬肉消費已經進入了結構性增速放緩階段。
我國居民以消費熱鮮肉為主,據《2012年福建省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調研報告》顯示,94.9%的居民最經常購買熱鮮肉,僅有14.9%的受訪民眾知道冷鮮肉,尚未形成消費冷鮮肉的習慣。未來豬價供求短期波動仍然存在。
我國豬肉人均消費量保持增長,據資料,1985年我國人均豬肉年消費量為16.6kg,進入90年代,豬肉消費一直保持在人均20kg左右,1998年達到人均20.4kg,2000年和2001年略有下降,2002~2005年恢復到人均32kg左右的狀態。到2012年達到5464.28萬噸,全年每人消費豬肉40.36千克,十年來,我國豬肉消費整體呈穩定增長態勢。
據資料,2003年香港居民共消費豬肉30萬噸,那么人均消費豬肉45kg.應該說香港居民人均消費45kg豬肉時,基本到了無任何彈性的地步了。這個數據就是判斷國內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的一個基本參考。隨著收入的提高,40.36kg的豬肉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很高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會對豬肉消費作出不同反應,高收入人群對豬肉消費量的增加程度最弱,接受多吃清淡、少吃葷腥建議的人越來越多,豬肉替代品的價格波動將會影響到豬肉的消費,進而影響到生豬價格。中等收入家庭次之,而低收入家庭對豬肉消費量的增加程度最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