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廣東省船舶出口額同比下降24%
2015/1/6 14:43: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報廢更新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這兩項政策的出2014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報廢更新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這兩項政策的出臺增強了船舶產業的信心,但由于造船業從接單到完工交付一般需要長達2-3年的周期,政策變化對船舶出口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廣東出口船舶115.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小幅下降5.1%。其中,11月份出口船舶13.3億元,大幅下降24.4%。
一、2014年11月份廣東船舶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值波動較大,11月出口值回升至10億元以上規模,環比倍增,同比下降逾2成。船舶作為大宗商品,月度出口值受交貨期的影響較大,2014年以來,廣東船舶月度出口值波動較大,其中有6個月的月度規模處于10億元以上水平,其余各月則低位震蕩。11月出口值回升至13.3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3倍,但同比下降24.4%。
(二)國有企業為最大的出口主體且逆勢增長逾2成,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降幅較大,是影響當月整體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11月,廣東國有企業出口船舶9億元,逆勢大幅增長22%,占同期廣東船舶出口總值的(下同)67.8%。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1億元,大幅下降74.6%,占16.2%,是影響當月整體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私營企業出口2.1億元,逆勢大幅增長23.6%,占16%。
(三)香港是最大的出口市場。11月,廣東對香港出口船舶8.1億元,下降27.6%,占同期廣東船舶出口總值(下同)的61%。同期,對東盟出口1.9億元,下降32%,占14.4%;對巴西和沙特阿拉伯分別出口7883萬元和7698萬元,去年同期均無記錄。
(四)液貨船為最大的出口船型且逆勢小幅增長,其余船型出口均大幅下降。11月,廣東出口液貨船6.2億元,小幅增長2.2%,占同期廣東船舶出口總值的46.5%。同期,出口集裝箱船1.7億元,大幅下降48.8%,占12.5%;分別出口拖輪及頂推船、機動多用途船1.3億元和1.2億元,分別下降20.5%和42.7%。此外,出口散貨船2407萬元,大幅下降92.6%。
二、當前船舶行業發展值得關注的情況
(一)我國船舶企業新承接船舶訂單、手持船舶訂單和出口值同比保持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份,全國承接新船訂單537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7%;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53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3%,比2013年底增加17.2%。同期,全國承接出口船訂單502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463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9%;船舶行業87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出口產值1420億元,同比增長5.8%。
(二)油價不斷下跌影響海工市場低迷,未來海工行業壓力將不斷加大。自歐佩克宣布維持產量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跌,這將限制海洋油氣開采企業的投資,海工需求也將迅速減少。據悉,日前埃克森美孚與俄羅斯石油公司提前終止5艘OSV(海工支援船)的租船合同;瑞典海工船東和丹麥海工承包商均有3艘工作船的租約也于近日取消。根據克拉克松的統計,目前有71家中國船廠參與海工船建造工作,手持訂單總量超過600艘,其中大部分為支援船;而我國船廠接獲的大量鉆井平臺訂單均未獲得租船合同,一旦船東選擇撤單,船廠很難轉售這些新船。近來惡化的市場基本面意味著OSV船東在2014年余下時間和2015年都不得不面對需求更低、競爭激烈及日租金低迷的情況。
(三)日本造船業重現生機,我國面臨的海外競爭日益激烈。在經歷了10多年的停滯后,日本造船行業通過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生產高附加價值船舶和大力研發節能船舶等政策重振造船業。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簽訂的出口船舶合同達到1461萬總噸,同比增長79.8%;2014年上半年,日本接到的新船訂單達到1060萬總噸。而日前,日本川崎重工業宣布,計劃投資約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在川重在華的合資公司以增加造船設備,旨在充分利用在中國業務中積累的經驗,以便抗衡中國和韓國廠商,獲取更多訂單。日本造船業重現生機,使我國造船業面臨的海外競爭日益激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