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奶殺牛現象持續擴散 奶農難抑淚水
2015/1/20 8:32: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2014年,養了一輩子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中國部分奶農陷入“倒奶殺牛”泥潭
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2014年,養了一輩子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2014年山東牛奶價格的下跌觸發了裴樹克“倒奶”的念頭。據山東省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流航介紹,山東省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到年底,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3.38元/公斤,同比下降23.53%,遠低于3.5元/公斤的綜合成本價。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并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隨著收購價格的持續走低和乳企對鮮乳的限購限收,去年底以來,中國的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開始出現。
“喂孬了不行,喂多了不要,由于公司限收,我每天都要剩下約1噸牛奶,附近地區有些養殖場已經扛不住,開始殺奶牛了。”裴樹克說。
不僅是在山東,“倒奶殺牛”的現象已經蔓延到了中國的河北、內蒙古等多個奶牛主產省,甚至出現在廣東等南方地區。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廣東省奶協顧問王丁棉認為,作為奶源較為欠缺的地區,廣州在2014年也出現了10戶奶農棄養的現象,這在15年以來是第一次。
“養殖環節的利潤占乳業整體利潤不足10%,形勢不好時奶農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在極端情況下只能殺牛棄養。”王丁棉認為,飼料售價高位不下、人工等養殖成本上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傷農、消費者過于青睞進口奶粉等原因,導致了奶農“倒奶殺牛”。
中國農業部日前表示,受乳品企業庫存奶粉較多、乳制品消費增速下降及國際市場預期增產降價等因素影響,未來乳品企業收購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為了將奶農從“倒奶殺牛”的泥潭中拯救出來,中國一些地方正積極探索應對之道。李流航說,目前,山東已建立奶業產銷周報制度,對重點典型企業場戶隨時調度,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并善待奶農。此外,為填補第三方檢測制度和價格協調機制的缺失,山東省畜牧局將積極推動建立生鮮乳第三方檢測制度,構建多方協調定價機制。
專家建議,一方面要出臺應急政策,落實奶農救助補貼,將奶農的損失減少到最低,另一方面,要理順乳品企業和奶農利益機制,讓奶農在價格上吃上“定心丸”。著眼長遠,則應構建現代奶業生產經營體制,向規模化養殖轉變,提升競爭力,從根本上幫助奶農脫離“倒奶殺牛”的泥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