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工業發展形勢與展望分析
2015/1/24 8:34: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十余年來我國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行業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煤炭產能過剩嚴重,煤炭經濟運行形勢嚴峻。“十三五”期間近十余年來我國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行業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煤炭產能過剩嚴重,煤炭經濟運行形勢嚴峻。“十三五”期間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煤炭行業仍將面臨中高速增長常態化、能源需求強度下降、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煤炭開發和利用環境制約增強等不利因素。面對新形勢和新變化,煤炭工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有關會議精神和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煤炭領域革命,促進煤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煤炭需求狀況及特點
(一)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中占主導地位。煤炭是世界重要能源,也是我國的基礎能源。我國是少數幾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賦存特點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供應中的重要地位。全球范圍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占化石能源的55%,而我國煤炭占化石能源比重高達94%。從消費總量上看,我國煤炭消費增長是世界煤炭增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量36.5億噸,較2005年增加13.3億噸,年均增加1.66億噸,年均增速為5.8%,占世界煤炭消費量的50.3%,占世界1980年以來煤炭消費增量的近80%;從能源結構上看,我國煤炭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65.7%,高出世界目前平均水平近40個百分點。
(二)電力行業是煤炭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向重型化發展,煤炭消費向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4個行業集中特征明顯。2005~2013年,四個主要耗煤行業煤炭消費量由18.8億噸增加到33.7億噸,占國內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也由81.0%上升到92.4%。隨著工業化快速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電力需求增速不斷加快,受能源資源結構和分布制約,電力發展長期倚重煤電,使電力行業成為拉動煤炭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2013年全國煤電裝機7.9億千瓦,占總裝機的63%,比美國高33個百分點,比日本高46個百分點;發電和供熱耗煤量達到20.6億噸,占國內煤炭消耗總量的55.7%,比2000年以來增量的62.5%。
(三)終端直接消費煤炭持續緩慢增加。近年霧霾天氣在我國持續大面積出現,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有關研究表明,交通與燃煤的直接排放及其間接相關的二次硝酸鹽、硫酸鹽和二次有機顆粒物構成了北京大氣PM2.5的74.1%。煤炭作為終端能源直接使用,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難以控制。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細顆粒物排放分別占全國總量的80%、60%、70%,每千克煤炭直接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煙塵排放為發電的4倍、8倍。2013年煤炭終端直接消費量約9億噸,比2000年增加3.4億噸,占煤炭消費總量的24%,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9億噸直燃煤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20億噸電煤燃燒大致相當,細顆粒物排放總量接近電煤的3倍。
(四)煤炭消費向西部主要產煤地區轉移。東部地區工業發展起步早、規模大,煤炭消費量長期占全國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以來,在煤炭主要產區開發轉化政策以及東部區域性、時段性供應緊張共同作用下,新增煤電裝機布局逐步向西部轉移,煤化工項目也主要集中在晉陜蒙寧地區,西部地區煤炭消費量快速增長。東部地區雖然仍是我國煤炭消費中心,但已加速向煤炭產地轉移。2005~2013年,晉陜蒙寧甘新地區煤炭消費量由4.45億噸增加到8.95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比重由19.2%上升到24.5%;京津冀、東北、華東地區煤炭消費量占全國的比重比2005年分別下降1.6、1.0和1.2個百分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