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健康試點滿月 全球最牛股能否撬動醫改?
2015/1/30 8:32: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悖論一患者希望用互聯網提升求醫用藥體驗,但向醫院“要處方”本身就是極差的體驗。悖論二試點核心是用價格刺激市場,倒逼醫藥分家,撬動醫院利益。但為了吸引藥店和患者悖論一患者希望用互聯網提升求醫用藥體驗,但向醫院“要處方”本身就是極差的體驗。
悖論二試點核心是用價格刺激市場,倒逼醫藥分家,撬動醫院利益。但為了吸引藥店和患者參與,企業得先與醫院對接。
悖論三國家政策出臺前需要地方敢于先行先試,但地方政府試點又等著國家政策指導。
2014年股票哪家強?答案是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健康。
美國咨詢公司FactSet最近統計了全球股票市值超50億美元的企業,結果顯示,阿里健康的股價在2014年漲了9倍,可謂全球最牛股票。
與資本市場寄托的厚望相比,阿里健康第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驗顯然遠低于預期。
2014年年末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云豪言:“如果我們投資做對的話,三十年后,要讓醫生找不到工作,要讓藥廠變少!”阿里健康App被認為是馬云正式進軍醫藥領域的第一槍,甚至被寄望用互聯網的顛覆力量“撬動醫改”、“倒逼醫藥分家”。
2014年12月初,阿里健康App正式公測,試點地選在河北省會石家莊。阿里健康首席運營官張守川預測,12月底阿里健康App的注冊用戶將超過50萬。
然而,來自南方的熱情很快遭遇了北方的冷空氣。阿里健康向石家莊試點藥店承諾的“海、陸、空一體化強勢宣傳”并未出現。在醫療類App中,阿里健康在蘋果商店的下載量甚至沒能排進前150名。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阿里健康河北地區負責人黃建良,得到的答復是:“近期只想把前段遇到的問題都解決,等有成就,再向外發布新消息。”阿里總部公關部負責人也說還不到接受采訪的時候。
以阿里健康為代表的眾多試圖撬動醫藥市場的互聯網企業,究竟遭遇了什么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兩赴石家莊,試圖從監管部門、醫院、藥店、患者等所有利益相關方中尋找答案。
患者體驗還靠醫院
幾年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叫“馬云說醫改”的段子。
“馬云說:醫院能使用支付寶就好了,付款后就診,治好才確認支付,沒治好就申請退款,態度不好給個差評。醫生護士會跟在后面:親,給個好評呀!”杜撰的段子表明,患者希望在就醫時復制網購的舒爽體驗。
因此,當2014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控股中信21世紀公司(該公司股票后改名阿里健康)時,業界驚呼,馬云真的要撬動醫改和藥品市場了——畢竟一個是中國社會流量最多的互聯網企業,另一個是掌握著中國藥品監管碼、社會背景極強的企業。
阿里健康App也是從處方藥銷售切入,試圖打造成一款醫藥行業的“滴滴打車”。
按照最初的設想,只要醫生在電腦上輸入處方,就會在患者的阿里健康App上同步顯示。與此同時全國上萬家連鎖藥店、診所的電腦屏幕也收到處方,競相報價。患者根據報價、網評和距離做出選擇,可以用醫保在線支付,也可以要求送藥上門。
不過,設想和用戶體驗是兩碼事。在石家莊試點期間,處方還需要患者自行獲取,并拍照上傳。
“我們不能手寫處方,因為現在都是無紙化辦公;我們也不能打印處方,因為沒有打印機。”來自保定的患者潘楊向石家莊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索要處方時,得到這樣的吊詭答復。
南方周末記者在石家莊多家醫院采訪發現,大多數醫院因為“系統原因”,只有繳費后才能從藥房打印處方。想要醫生手寫處方,“要和大夫好好商量”。
潘楊為了要處方,又去了另一家醫院。求告了半天,醫生勉強在其他患者用過的舊處方上寫好藥名,于是29歲的潘楊拿著一張患者年齡為70歲的處方走出醫院。
之后就相對順暢了。潘楊將這張“違規的處方”上傳到App,不到五分鐘,附近十幾家藥店相繼競價,她輕點手機屏幕,選中一間藥店下單。最終同樣的處方藥,支付的藥費比醫院低20%。
“阿里的目的就是給患者足夠的好處,讓他們去找醫院拼命要處方。”試點企業新興藥房總裁郭生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悖論也因此出現了——患者希望用App提升求醫用藥體驗,但“要處方”的過程本身就是個極差的體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