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中國農業機械化十大重點事件解讀
2015/2/6 8:32: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特別是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近年來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正是在剛剛過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特別是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近年來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正是在剛剛過去的這10年,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當然,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亟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2014年,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如何走來?由中國農機化協會等組織評選出的2014年全國農機化十大新聞回答了這一問題。
中央一號文件利好農業機械化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1個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對農業機械化高度重視,提出堅持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明確了現代物質技術裝備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
一號文件提出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完善補貼辦法,繼續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建設以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為重點的農業全程信息化和機械化技術體系,推進以設施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文件明確要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性新品種,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機插秧、機采棉、甘蔗機收等薄弱環節,實現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積極發展農機作業、維修、租賃等社會化服務,支持發展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十周年
2014年11月3日,全國人大農委和農業部在北京召開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張寶文、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等出席并講話。
這是我國首部專門規范農業機械化的法律,該法律在規范、引導和促進農機化發展方面作用巨大,開創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黃金十年”,在我國農機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法律和政策的扶持下,經過10年發展,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較10年前提高了27個百分點,增幅相當于法律實施前35年的總和,為實現糧食產量“十一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十一連快”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提前實現農業機械化“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142億斤,連續11年實現糧食總產量的增長,這其中,農機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為糧食“十一連增”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作為薄弱環節的玉米機收和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分別超過56%和38%,比上年分別提高5個和2個百分點以上。
農機金融租賃試點項目落地
2014年4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開展農機金融租賃服務,創新抵押擔保方式。這是國務院首次明確提出開展農機金融租賃服務,是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有益補充。
由農業部、中國農業銀行聯合開展的農機金融租賃試點項目先后在新疆和廣西落地,購買農機首付30%,余款利息可享補貼,標志著我國農業金融租賃業務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也為破解農民購買大型農業設備缺資金、貸款難探索出一條新路。2014年,江蘇、寧夏、北京等省區市紛紛試點農機金融租賃,農民購機難實現破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