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產業互聯網將到來:農村迎來移動互聯浪潮
2015/3/6 8:33: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產業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農業
一、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1.過往20年為消費互聯網時代
自從90年代中期,互聯網商業化以來,互聯網以終端用戶為中心,以消費為主線,迅速滲透進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在娛樂、消費、旅行、學習等方面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未來隨著我國移動網絡環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整個社會經濟已經很難再離開互聯網。
1)娛樂:據調研,77.8%手機娛樂用戶在晚上睡覺前使用手機,73.2%手機娛樂用戶在家里/宿舍等休息時間使用。說明手機娛樂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上的消遣方式還成為一種家庭娛樂方式。可見,手機娛樂已成為用戶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
2013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3.38億,手機網絡游戲用戶數出現爆發性增長,手機網絡游戲用戶數為2.15億(+54.4%)。大屏手機和4G網絡助推視頻網民向移動端轉移。圍繞互聯網電視的客廳爭奪戰變得激烈,娛樂化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特點。
2)消費:手機網絡購物成重要消費模式。2013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02億(+24.7%),使用率48.9%。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44億(+160.2%),使用率高達28.9%。消費者對手機購物的認可程度逐漸加深。
3)旅行: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61.9%),使用率提升至29.3%,有過手機預訂經歷的用戶占20.3%。
4)商務:移動商務彰顯巨大潛力,使用率快速增長。2013年手機在線支付快速增長,用戶規模達到1.25億,使用率為25.1%。(嘀嘀打車VS快的打車)
5)學習:手機瀏覽器碎片化特點明顯,閱讀是核心需求,瀏覽網頁和新聞閱讀為主。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寬帶資本總裁田溯寧稱,隨著移動終端的多樣化,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擁有了后臺云計算及大數據的能力,互聯網還將創造從改變消費者個體的行為到改變各個行業、政府乃至社會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產業互聯網時代”。未來每個行業都將逐步被互聯網所改變。因為就像人在工業革命時要具備知識智商一樣,未來企業要有企業的智商,這個企業的智商就是能夠在整個互聯網上可以不斷的獲得數據,再通過這個數據進行加工和提煉。
產業互聯網區別于消費互聯網,泛指以生產者為用戶,以生產活動為應用場景的互聯網應用,體現在互聯網對各產業的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改造。消費互聯網得以迅速發展是因為“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借助(移動)互聯網得到了極大提升,使消費者的消費、娛樂、學習、旅行等方面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而產業互聯網將以“生產者”用戶體驗為中心,借助(移動)互聯網使生產者生產更高效、資源配置更合理、交易效率更快,從而提升生產者收益。
阿里和騰訊雖然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勢不可當,但是在產業互聯網應用的嘗試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BAT的客戶積累和運營經驗主要集中在個人客戶,其向產業互聯網拓展過程中優勢將不再明顯。反而是傳統行業的生產者服務商,以農業企業為例,比如農產品物流企業(農產品)、養殖服務企業(大北農)在產業鏈中掌握生產者資源的企業,除了為生產者在線下提供產品/服務外,還可以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實現信息平臺、融資平臺、交易平臺等多重功能,進一步增強對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3.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特征
(1)互聯網融入農業、交通、能源、醫療和教育等行業,政府/企業是互聯網普及的主要受益者。
(2)數據以PB級的數量激增。對新增和存量的大數據資源進行采集、傳輸、存儲、分析和維護。
(3)數據是金礦,云計算是從數據中提煉黃金的工具。產業互聯網時代將誕生一批服務于企業(生產者)的科技公司。
互聯網進入各個行業,數據將成為企業的金礦,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新贏家應該是“擁有金礦的人”(采集數據)和“會煉金磚的人”(會用數據)。
二.農村迎來移動互聯浪潮
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城鎮互聯網普及率達62%,農村互聯網普及率27.5%,接近于08年的城鎮水平。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2012年增長2101萬人。2013年,農村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城鎮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8.0%,城鄉網民規模的差距繼續縮小,農村地區依然是目前中國網民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
2013年我國互聯網發展地域性差異仍然存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高,超過65%,而江西、云南、貴州等省份的互聯網普及率則相對較低,均不到33%。
未來農村網民,尤其是移動網民將高速增長。增長原因如下
1、政策支持。2013年是中國寬帶建設實現跨越性發展的一年,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提出寬帶網絡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推動我國寬帶基礎設施快速健康發展,加大光纖到戶、農村寬帶進入鄉村。2013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頒發了TD-LTE牌照,從此,中國全面進入數據通信(相對于語音通信)的4G時代。即標志著“移動通信”與“互聯網”兩大行業融合為“移動互聯網”行業,移動網與固網的邊界開始模糊,這是電信運營史上重要的戰略轉折點。意義: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2、一是3G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價格持續走低,為手機上網奠定使用基礎。二是手機應用服務的多樣性和深入性,增強手機網民的上網黏性。由于3G、4G網絡和智能終端的“雙輪”快速驅動,使得移動互聯網流量的爆發式增長遠超預期。根據2007年的世界無線電大會(WRC-07)預測,2015年以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語音流量將持續占主導地位。然而,事實是2008年后智能移動終端的爆炸式發展加上3G、HSPA/HSPA+、LTE移動寬帶網絡的相互促進,2010年移動數據流量即已超過了移動語音流量,比國際電聯(ITU)的預測整整提前了5年。根據ITU-R的預測,
2010年移動數據總流量為1000PB,而實際是7000PB,是預測的7倍。近4年來,智能終端與移動數據流量每年均遞增100%左右,預計未來5年移動數據流量還將再增7倍。據統計,智能手機產生的流量大約是非智能手機的60倍,而平板電腦則是非智能手機的500倍!到2020年,移動設備的數量將從目前的50億發展到500億(包括物聯網終端)。即物終端數:人終端數=10:1。而根據有關標準組織的研究,上述這個比例的極限需求,至少將是50:1以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