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物流業發展提升機會
2015/3/10 8:33: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幾年前流行一個說法:從廣州運送貨物到北京的運費,比中國運到美國的運費還要高。如今,這種絕對價格的高低是否有了改變尚不清楚,但一個沒有改變的事實是,中國的物流成幾年前流行一個說法:從廣州運送貨物到北京的運費,比中國運到美國的運費還要高。如今,這種絕對價格的高低是否有了改變尚不清楚,但一個沒有改變的事實是,中國的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在中國,物流成本占企業成本的30%~40%,而發達國家只占10%~15%。”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介紹。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去年發布的《中國采購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8%,是美國8.5%的2倍有余。
如果說制造業是經濟實力的脊梁,那么物流就是維護經濟體運行的動脈血管。“只有交通運輸率先現代化了,才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引領其他行業現代化。”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表示,物流業應該抓住“一帶一路”的契機,發展提升。
高企的物流成本
“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常年徘徊在18%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個百分點。”徐冠巨表示。
《報告》稱,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不僅高于美國、日本、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而且跟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的金磚國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為13%,巴西為11.6%。
據了解,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是衡量物流效率的標志,該比重越低,表明單位GDP消耗物流資源越少、物流效率越高、國家的經濟整體競爭力越強。
《報告》稱,在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15%,在發展中國家,各種低效現象導致物流成本顯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對中國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高達生產成本的30%~40%。
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徐冠巨介紹:“我國工業企業物流費用占產品銷售額9.1%,比日本高4個百分點。2013年,我國35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2.9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3萬億元。按9.1%物流費用率測算,全國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消耗了物流費用9.4萬億元。”
徐冠巨稱,調研中,杭州錢江壓縮機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莊立國對他反映,制造業企業一方面要投入資金建大量倉儲儲存原材料和成品;另一方面卻由于物流信息不暢和缺乏有效調度,造成被動壓庫等問題。“物流的不暢通就如同得了高血脂一樣,血管上堆滿垃圾,血液不暢,企業也因此容易陷入困境。”物流成本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使得企業能夠投入創新的資金捉襟見肘。
“物流成本高了,企業效益就低了,能夠用于研發科技的投入就低了。”徐冠巨稱,在經濟新常態下,物流運行效率低下仍然是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和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瓶頸。
“按2014年我國63.6萬億GDP測算,社會物流總費用高達11.4萬億元。如果通過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將這一比率哪怕只下降一個百分點,則每年可增加60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
“而通過提升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水平,將企業物流費用率降低2個百分點,則可新增企業經濟效益20000多億元。這將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企業自身和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