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公司得寸進尺:跨界融合考驗商業模式創新
2015/3/13 8:34: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移動互聯網跨界融合時代,互聯網公司的觸角無限延伸。繼超級光纖寬帶后,谷歌正將目光轉向無線通信網絡。在日前舉行的MWC201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谷歌高管證實,移動互聯網跨界融合時代,互聯網公司的觸角無限延伸。繼超級光纖寬帶后,谷歌正將目光轉向無線通信網絡。在日前舉行的MWC201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谷歌高管證實,谷歌計劃在美國推出無線通信服務,成為虛擬運營商。同時,將在未來數月利用太陽能飛機為全球尚未接入互聯網的其它地區提供無線網絡。
互聯網公司不僅借助OTT業務和無線服務運營,挺進傳統運營商的后院,直接瓜分通信業務蛋糕,更令人不可小覷的是,其還在諸如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開疆擴土。如今,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已經成為云計算領域的霸主之一,國內的阿里云宣布北美首個數據中心投入試運營,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戶提供云計算服務。凡此種種,互聯網公司對“網絡連接”、“信息”的重新定義,正顛覆傳統商業模式,這對傳統運營商或是最致命的。
互聯網公司得寸進尺?
互聯網公司對通信運營商的沖擊正一步步從短/彩信、語音業務,向流量業務、甚至是網絡運營層面擴張。
在業務層面,OTT的風靡對全球的通信運營商的傳統語音和短信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以中國為例,工信部數據顯示,在移動電話用戶日益飽和,互聯網OTT應用對話音業務加速替代的影響下,2015年1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2378.3億分鐘,同比下降3.5%,首次出現負增長。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完成609.5億條,同比下降17.1%。
在網絡層面,隨著商用WiFi的入口價值越發凸顯,互聯網公司紛紛布局該領域,意欲完善其生態系統。例如,騰訊聯合小米投資了WiFi廣告商邁外迪,其“微信連WiFi”申請入口也已正式對外開放;阿里巴巴投資了商業路由器企業樹熊網絡;百度、360、盛大網絡等巨頭則推出了免費WiFi軟件。在國外,Facebook繼與思科合作,面向全美餐館、酒店和其他商戶推出免費WiFi服務外,還計劃花費20億美元為美國高校、圖書館和家庭提供覆蓋更廣、速度更快的WiFi網絡。
免費WiFi大量布局在餐廳、商場等室內商業場所,勢必影響用戶的流量消費習慣。有專家認為,WiFi使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流量紅利受到巨大挑戰,尤其是在城市,免費WiFi普及得越快,用戶價值也就下降得越快。
出了免費WiFi,互聯網公司還意欲直接涉足通信業務運營。谷歌繼光纖服務后,還將目光對準無線服務。谷歌高管近日透露,無人機計劃將在今年啟航。而這個無人機計劃將充當“WiFi基地臺”,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無線網絡服務。數年前,谷歌曾推出“網絡熱氣球”,提供較偏鄉的地區無線網絡服務。無論是熱氣球還是無人機,谷歌都需和網絡運營商合作。谷歌總裁透露,未來將會投入移動虛擬運營商領域,改變地面上的人們使用實體線路上網的習慣。
而在運營商寄望翻身的新興業務層面,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也步步為營。亞馬遜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表示,亞馬遜云計算服務規模最終可能超過電子商務。
三重沖擊直搗運營商核心地帶
互聯網公司的步步緊逼,直接影響了全球運營商的營收。沃達豐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期內其收入下滑了0.4%,尤其是在成熟市場歐洲下滑了2.7%。在中國市場,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移動通信業務實現收入8599.4億元,按可比口徑測算同比增長3.3%,比上年同期下降6.6個百分點。2015年1月份,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完成884.2億元,按可比口徑測算同比增長2.9%。不過,這仍低于去年全年3.3%的增長幅度。工信部稱,1月份,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收入增長繼續呈下滑趨勢。而剛剛公布2014年業績的中國聯通,全年營業收入2846.8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5%。
互聯網公司業務對用戶消費習慣、用戶粘性的培育同樣不可忽視。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互聯網公司憑借OTT應用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逐漸成為信息消費的主流。以用戶的通信需求為例,1月7日,移動消息應用WhatsApp宣布,月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7億,在過去4個月時間內,其用戶增長了1億。這些用戶每天發送300億條信息。在移動支付等新興領域,諸如支付寶、PayPal等互聯網公司也占據市場主流。反觀運營商,其業務有逐漸遠離主流信息消費的危險。在羊年紅包狂歡中,中國運營商的落寞即是縮影。
而互聯網公司對過去運營商主導的“網絡連接”,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影響或是最致命的。
以谷歌為例,分析認為,谷歌很可能驅動市場構建出一個全新的無線網絡,它是各種網絡的聚合,當你沒有蜂窩網絡或是WiFi時,依舊可以連接,或者極大提升數據連接速度。
眼下,通信網絡正成為互聯網巨頭商業模式創新的一環。分析人士稱,長期看,虛擬運營模式與谷歌正在進行的網絡連接項目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有可能對未來的網絡業務及其生態系統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正試圖利用無線通信粘合線上線下業務,不僅增加了用戶粘性,也能進一步加載營銷、支付等更多應用和業務。
跨界融合考驗商業模式創新
在跨界競爭下,全球運營商正陷入重重困境。一方面,是行業內部空間飽和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根據StrategyAnalytics的數據,全球移動通信滲透率在2014年第三季度即已達到100%。另一方面,傳統運營商正面臨著數據流量與業務收入剪刀差的困境。此外,盡管OTT業務帶來可觀的流量,但也在大幅度消耗網絡資源,占用信令降低了用戶體驗,這迫使運營商不斷擴大網絡投資。
從2G、3G到4G,運營商與產業鏈一道不斷推動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如同負重前行的老黃牛,為互聯網的繁榮鋪設了康莊大道,但自身卻陷入管道化危機。
如今的ICT行業已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這也意味著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的重構。相對于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許才是運營商贏得未來的關鍵。眼下,全球通信業5G悄然興起。但如果無法找到將流量變現的有效手段,網絡的升級演進只能加速管道化危機。
顯然,運營商已經不滿足于管道,紛紛跨界創新。例如,中國移動將推出融合通信RCS;美國電信運營商AT&T開始向其他運營商輸出其“數字生活”智能家居平臺。
本報記者 李曉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