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T進軍互聯網醫療:百度做大腦 阿里要市場 騰訊搶入口
2015/3/17 8:34: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醫療健康問題牽涉國計民生,環境污染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凸顯,使其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和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國醫改已提多年,但實際成效有限。2012年美國醫療醫療健康問題牽涉國計民生,環境污染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凸顯,使其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和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國醫改已提多年,但實際成效有限。2012年美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17.9%,日本占10.1%,中國僅占5.4%,美國人均醫療衛生支出是日本的近兩倍,中國的27.6倍。
“用中國式方法解決世界性難題”,這是李克強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推動中國醫療發展所傳達出來的雄心,而在剛剛出爐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醫療則成為“互聯網+”戰略的內涵之一。過去幾年中,互聯網已經顛覆、再造太多行業,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醫療健康還會遠嗎?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改造和爭奪才剛剛開始,互聯網撬動“看病難”,或成為中國式方法,解決世界性難題。政策改革或將成為BAT實現對醫療健康的介入和改造的內在關鍵因素。
百度做大腦
百度的布局:2013年底推出Dulife智能健康設備品牌;2014年7月與智能設備廠商和服務商聯手推出“北京健康云”,實時監測用戶健康數據;2015年1月與301醫院共同探索移動醫療O2O模式。
正如李彥宏在兩會上呼吁的“中國大腦”計劃一樣,百度其實早就在做“大腦”的事了。百度擁有大量數據,然而一直苦于無法有效利用,2012年百度推出“百度云”,在諸如城市預測、高考作文預測、世界杯預測等方面部分顯示了其大數據的威力,然而具體的商業模式卻并不明朗。
2013年“百度健康”悄然上線,盡管低調,但這將是百度未來的一大方向。2014年百度的戰略思路逐漸清晰,一方面開放其百度大數據引擎,接入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工廠和百度大腦進行數據加工整理,如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接入后者的衛生信息系統。另一方面,通過移動醫療健康平臺和智能穿戴設備記錄人們的健康數據,如其Dulife智能穿戴產品。
同時,百度也在積極探索可行的移動醫療O2O模式,2015年1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301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探索建立醫療領域的O2O新型服務模式及創新運營模式。
當醫療數據積累足夠大之后,這些數據的應用場景就極具想象力,包括疫情監測、疾病防控、臨床研究、醫療診斷決策、醫療資源調度、家庭遠程醫療等方方面面。百度“大腦”將獲得包括個人生理情況在內的更全面信息,做到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阿里要市場
阿里的布局:2014年1月以1.7億美元收購中信21世紀;此外還投了華康全景、尋醫問藥網、U醫U藥等醫藥網站。
面對日益火熱的醫療健康話題,阿里也按耐不住。2014年1月,阿里以1.7億美元入主醫藥企業中信21世紀,這次收購被視為醫藥電商行業的一次地震。阿里不僅拿到了中信21世紀手里的全國第一塊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而且還拿到了后者手里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該體系可以實現掃描任何一藥品的條形碼和監管碼,就可以知道該藥品的真偽、使用說明、生產批次以及流通信息。這意味著阿里不僅獲得網上銷售處方藥的許可證,還有了中信21世紀苦心經營起來的國內最大醫藥數據庫。
去年國內藥品市場規模突破一萬億,相比電商市場并不遜色,而且隨著我國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這個市場未來仍有較大擴展空間。分析人士認為,阿里自身在電商和快捷支付上擁有巨大優勢,如果能將這些優勢轉化,在醫藥電商方面求得實惠,積累起巨大的醫藥消費數據,或將影響整個醫療和健康領域的信息化標準以及人們的看病習慣。在電子病歷、電子處方、藥物配送、醫保報銷、保險賠付等支付環節阿里將形成自己的獨占地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