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西藥類產品進出口分析 原料藥出口700萬噸
2015/3/22 8: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進出口額達5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9%,成為拉動我國醫藥外貿增長的領頭羊。西藥外貿整體回暖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進出口額達5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9%,成為拉動我國醫藥外貿增長的領頭羊。
西藥外貿整體回暖
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額為313.70億美元,同比增長9.28%,高于醫藥出口增速1.9個百分點;進口額為262.3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3%,高于醫藥進口增速5.1個百分點,進出口增幅相對2013年均有明顯回升。全年實現貿易順差51.33億美元,較之2013年進一步收窄17.85%。此外,西藥類產品的三大細分類別原料藥、西成藥、生化藥的外貿增長率亦均超過我國醫藥外貿總體增速,顯示出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外貿普遍有所回暖。
盡管近幾年我國醫藥產業不斷加速轉型升級,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調整,但從海關統計數據上看,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的出口結構尚未發生明顯改觀,原料藥依舊是出口主力軍,出口額占比高達82.43%,而西成藥和生化藥出口占比僅分別為9.37%和8.21%。進口方面,西藥制劑為主要進口類別,進口額占比48.7%,主要是跨國藥企的專利原研藥。此外,原料藥和生化藥的進口額占比分別為32.55%和18.74%。
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對五大洲出口均實現數量和金額的雙重增長,呈現全線飄紅的走勢。其中,對亞洲的出口份額高達45%,并且在出口量價雙升,尤其是出口均價顯著上漲(8.78%)的作用下,出口額增長率達13.02%;歐洲和北美洲作為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的另兩大主流市場,出口份額占比41%,對該兩大市場的出口數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顯示出市場需求仍較旺;但出口均價同比分別下降4.01%和6.81%,說明市場競爭壓力依舊較大。
從出口國家和地區來看,2014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共出口到19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前十大貿易伙伴出口了近6成的西藥類產品,且出口額全部實現正增長。
印度自2013年首次成為我國西藥出口第一大貿易伙伴以來,2014年再次高居榜首,并且持續大幅輸入我國西藥類產品,其進口額同比增長15.92%。但應該看到,我國對印度出口的西藥類產品中95%都是原料藥,西藥制劑僅占比2%。盡管一方面印度進口我國原料藥對拉動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因印度本身也是制藥強國,且在高端原料藥和制劑的生產及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具有更強優勢,再加之印度對本國制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予以強有力的扶持,其制藥企業從我國大量進口上游原料藥產品,經加工生產成高附加值的原料藥和制劑產品后,再出口到國際市場而把持住國際市場份額。這對我國企業出口西藥類產品向下游產品鏈延伸和開拓高端市場形成強大競爭。
出口企業呈多小散格局
長期以來,我國對出口藥品的監管以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和麻黃素等特殊藥品為主,其他普通藥品的出口主要以輸入國要求為準,對于從事西藥出口的企業亦并未有別于出口其他一般性商品企業的資質要求,且我國出口的西藥類產品主要為產品鏈上游的原料藥和中間體,輸入國進口要求相對較低,這導致我國從事西藥類產品出口的企業數量龐大,魚龍混雜。盡管制藥企業和專業醫保進出口公司仍占出口主要份額,但大量非專業型貿易企業充斥其中,這對出口藥品的質量安全帶來一定風險。2014年,我國有10879家企業從事西藥類產品出口,同比增加481家。其中,20強企業的出口額累計占比14.29%,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僅660家,只占全部出口家數的6%,而近6成企業的出口額均不足30萬美元。
與多、小、散的企業出口格局相比較,我國西藥類產品進口企業數量稍遜一籌,并且進口集中度較高。2014年,我國有7059家企業從事西藥類產品進口貿易,同比增加220家。其中,20強企業的進口額累計占比高達50%,這主要是跨國藥企在華公司的進口業績作出的貢獻,如阿斯利康、羅氏、輝瑞、諾和諾德、拜耳、諾華等眾多制藥巨頭均位于西藥進口榜單前列。原料藥出口恢復性增
原料藥一直是我國最具特色的醫藥出口品種,我國原料藥在全球原料藥市場中占有絕對份額。但作為遏制產業和出口的瓶頸,我國大宗原料藥產能過剩問題長期困擾著行業發展。加之受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不景氣沖擊,2012~2013年,我國大宗原料藥出口價格低迷,原料藥品出口增長乏力,陷入低谷。
經歷了兩年的低迷行情后,2014年,我國原料藥出口終現曙光——止跌企穩,全年出口量為700.71萬噸,同比增長6.38%;出口均價在長時間下跌之后首現止跌反彈跡象,同比上漲3%�?股�、維生素、氨基酸、解熱鎮痛、激素類等多種傳統大宗原料藥產品出口增長,拉動原料藥整體出口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
導致2014年我國原料藥出口恢復性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在國家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的影響下,企業階段性停產、限產、搬遷改造、設施投入和管理等,導致部分大宗原料藥產品停減產,產能過剩壓力有所緩解,加之環保治理、搬遷重建等投入加大生產成本,拉動產品價格上漲。此外,我國“限抗”政策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逐步消除,緩解了抗生素“內戰外打”的局面,也使得抗生素類原料藥價格恢復性增長。在價格回升的動力驅動下,國外客戶的采購意愿亦有所增強,采購量隨之加大。
進口方面,2014年,我國原料藥類產品進口額為85.41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進口量為206.95萬噸,同比增長15.96%;進口均價略微有所下跌,同比降低4.01%。從進口企業來看,我國原料藥進口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是輝瑞、通用電氣、羅氏、阿斯利康、德固賽、西安楊森、施貴寶、施維雅等跨國藥企在華公司,這些外資企業進口的原料藥均價非常高,主要是為其生產品牌原研藥品配套的高端原料藥。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