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溝油轉成生物航油 首次載客商飛
2015/3/23 8:32: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生物航油是以多種動植物油脂為原料,采用自主研發的加氫技術、催化劑體系和工藝技術生產。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將原本濃稠、粘膩的油脂粘度、沸點等降低,再生為生物燃油概念
生物航油是以多種動植物油脂為原料,采用自主研發的加氫技術、催化劑體系和工藝技術生產。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將原本濃稠、粘膩的油脂粘度、沸點等降低,再生為生物燃油。相較于傳統航油,生物航油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0%-80%,不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續性,而且無需對發動機進行改裝,具有很高的環保優勢。中國石化正在積極拓展生物航油原料來源,開發餐飲廢油和海藻加工生產生物航油的技術。鐘和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一架由波音737機型執飛的海南航空飛機21日從上海虹橋飛抵北京,本次航班使用的是新型能源生物航油,這是我國首次使用生物航油進行載客商業飛行。
這個航班使用了由中石化從餐館收集的餐飲廢油轉化而來的生物燃料。這架737的兩臺發動機均由50%航空生物燃料與50%傳統石化航油混合的燃料驅動,標志著我國航空業在節能減排領域進入商業飛行階段,也將對新能源應用和綠色低碳飛行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波音中國總裁唐義恩表示,波音很榮幸可以通過與海南航空和中石化密切合作實現這一里程碑。“合作伙伴的團隊、遠見和對可持續航空的承諾,正在幫助長期改進我們的行業和環境。”
海南航空副總裁蒲明說,今天的飛行很順利,飛行體驗和以往相比沒有差別。海航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很高興今天能夠執飛本次航班,見證中國民航和環境保護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多年來中國石化在生物航油、生物柴油等生物質燃料的研發應用方面始終走在國內前列,充分體現了中國石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鄭重承諾。下一步我們將在各方的支持下,加快推進生物航油的商業化生產,為共同的藍天綠水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此次飛行使用的生物航油由中國石化自主研發,以餐飲廢油作為生產原料,在加氫處理后與傳統航油摻混后得到的混合油。該航油已經過民航局嚴格審查,并完成發動機臺架驗證和試飛驗證,獲得了1號生物航油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在保證飛行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減少碳排放。
在當下霧霾日益嚴重的環境下,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的生物航油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80%,其低碳清潔特性契合可持續發展需求,且原料資源量大而廣,是替代石化燃料的重要選擇。本次航班的生物航油采用餐飲廢油作為生產原料,較棕櫚油原材料更加環保。可在保證飛行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減少碳排放,保護全人類共同的地球。
■前景
市場廣闊 道路曲折
根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民航將擁有運輸類飛機4500架,運輸總周轉量將達1700億噸公里,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5億人次。與民航快速發展相適應的航空運輸企業對航油的需求也將不斷攀升,這意味著生物燃油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去年,民航飛機加油量已接近2000萬噸。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4000萬噸。按照國際民航組織預測,2020年,生物航油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按照每噸一萬元來計算,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生物航油市場總值將超過1200億元。可以說,生物航油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在生物航油出現后,為減排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它將不斷提升中國民航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全球航空也將進入一個能源的新時代。
與之前的玉米、大豆等第一代生物燃油原料需要大面積耕地且為糧食作物不同,新一代生物燃油原料不再與農爭地、與民爭糧。比如,原料之一的微藻是一類簡單光合植物,含有較高脂類,光合作用效率比樹木高,且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僅2—5天。更可喜的是,藻類在水中的養殖過程可以實現自動化。而另一種新一代生物燃油原料麻風樹,也是一種含油量高且分布廣泛的熱帶植物。
盡管新一代生物燃料具有諸多優點,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生物燃料供應體系。生物航空燃料的研發和生產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成本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難題。另外,生產生物燃油的原料供給不足也是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阻礙之一。無論是小桐子,還是“地溝油”,或者其他新一代生物燃料原料,其供給量都較小,很難滿足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需求。如果不解決規模化原料供給的問題,生物燃油的成本將很難下降。
由于這些制約因素,需要政府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促進航空生物燃料健康有序的發展,培育新的原料來源和研究精煉工藝,鼓勵航空公司使用生物燃料,支持生物燃料的商業化,并進行必要的投資。 鐘和
■國際背景
歐美提高碳排放成本
歐盟:歐盟提出2020年減排目標:溫室氣體減排量相當于1990年的33%,可再生能源比例不低于20%,生物燃料達到10%。
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通過法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將國際航空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這意味著全球4000多家經營歐洲航線的航空公司從2012年開始都需要為超出配額的碳排放支付購買成本。
進入歐盟征稅名單的中國航空公司有33家。按歐盟碳稅的征收方法,中國民航業未來9年將累計支出約176億元人民幣。這只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估計,隨著碳交易配額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航空公司支付的碳減排成本有可能會成倍增加。
美國:《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要求在2022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產量提高到360億加侖/年,并針對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出臺嚴厲措施。
《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要求,到2020年CO2減排量相當于2005年排放水平的17%,2050年減少量相當于2005年排放水平的83%。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